带鱼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小鱼儿无可奈何的生死别离
TUhjnbcbe - 2025/2/18 17:57:00
北京什么医院专治白癜风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

我先前养过鱼,笼统来算应该是两次。第一次养鱼是在小学六年级。

老家村南有条窄河,水深处能淹死一头牛,而水浅处只及小孩膝盖。正值夏天,下课的时候太阳还热火火挂在半空,水面波光粼粼地有点儿晃眼,但是这不耽误孩子们无视长辈的禁令,结伴儿去到经验告知安全的河段,探索丰富未知的河底世界……

免起裤腿趟进尚且温热的水中,泥沙钻进脚与凉鞋底之间,两手心相对地张开,伸钻进水中,沿着河边推进着摸鱼,按照通俗说法虽叫“摸鱼”,但其实是眼睛沿河岸浅滩处扫视寻找猎物,双手自发跟随视线在水下转向前进,往往是非正常搅动的水波与淤泥惊动了鱼儿,对方张皇出逃时撞进手心,人只要及时收手攥紧拳头将其困住,捕猎也就有了收获。

看起来似乎是捕手的好运与鱼儿的厄运相交,造成了这场缘分,自然对它们来说更可算是一场以命相搏的孽缘。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在有难度,鱼身光滑,游速飞快,经常是它在你手心打个转再掉头逃走,你都未必能“及时”反应过来,更别说“及时”收手了。

受“捕具”尺寸及握力大小的限制,这日摸到两条小小的棕黑色的方言称作“蛇鱼”的小鱼,不知道学名是什么的细长品种:一条色稍浅略粗,另一条色微深偏细,口唇处皆生有大概是八条胡须,有点滑稽的“少年老成”。

我以“蛇鱼”为关键词上网搜了搜,竟没轻易循着记忆中它们的样子找到面孔熟悉的图片,入目的是各种形貌的陌生“蛇鱼”。好像我国各地人民不约而同地把一些细长的鱼,依照形体类别而非品种,生动传神地统称为“蛇鱼”,不知从什么古早的时候开始,就在这样叫了,源远而流长。在这里就还是亲切地按照家乡人的习惯称呼它们吧。

带鱼回家,定是会挨骂的,这无疑是把下河的证据明晃晃地向大人展示,他们不必用指甲刮你的小腿,划出沾染过矿物质丰富的河水才会出现的白色道子,就知道你去了合该挨打的危险境地。但你得讨好卖乖,夸饰自己聪明的脑瓜早就知道某个安全的“老地方”,祈求原谅,并保证下次绝对不敢,因为还想借助大人广泛的物质资源,搜寻一个称当的容器尝试养殖。

总之一个微微发绿的透明罐头玻璃瓶子充做了鱼缸,里面还放了几颗彩色的“凉蛋蛋”,也就是内里嵌有花纹的玻璃珠子。你经常能听见窗台上静置的鱼缸里叮叮咣咣的,那是鱼儿钻进缝隙间冲激起“凉蛋蛋”相碰落下又相碰时发出的声响……

给鱼儿换水的时候,先要抓出“凉蛋蛋”,把脏水连同鱼儿一起倒进洗脸盆里,另外洗干净鱼缸和“凉蛋蛋”,灌好清澈的新打的井水,注意水不能太多,确保鱼跳出水面的时候不会越过鱼缸,就可以在洗脸盆里实施抓捕了。

得到这个经验的起因,是一天下学回家,照例在进门路过时,顺便观察问候爱宠,发现了躺在窗台角落的其中一条,慌忙捡起“尸体”扔进水里,它一动不动沉入水底,正欲撸起袖子捞出“死尸”扔掉,却见它缓缓翻身游了起来……

我惊心地庆幸发现及时,对着水面吹气说话,教训它不要再往外面跳,从此善于学习的小孩知道了要降低鱼缸中的水位,给她的小鱼儿减小活动空间,以加强囚禁作为保护。

不得不说,此二鱼生命力顽强,偶尔主人忘记换水,也丝毫不见它们罢工寻死,透过挂了丝丝绿色水锈的缸壁观察,肉眼可见其嘴里吞吐着微微浑浊的脏水时形成的流动,竟也觉察出了点趣味来……

过后还是得赶紧换水,因为希望它们活着,久久地活着。也许是因为日久用井水养着,它们的颜色都渐渐浅了许多,明显的变化俨然有了家养畜生的面貌。

后来去外省上初中,两条孤儿鱼留给作为养殖新手的爷爷奶奶照看,不到半年就隔着老牌诺基亚手机得知噩耗,鱼已去水已空,只剩下纯粹的玻璃制品了。据说其中一条终究是得着机会跳出缸子变成鱼干儿了,另外一条日久没有得到换水,只某日被发现业已腐烂的尸体染臭了一缸的浊水。

我着实为此难过了好些天,为这无可奈何的生死别离,为那并不短暂的倾心照料的时光,和天真交付给大人的信任,难以忍下不去怪怨的情绪,多次念想着,要是离开前把它们放回到河里就好了。

未完待续图片

网络(侵删)

1
查看完整版本: 小鱼儿无可奈何的生死别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