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鱼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一晚捕鱼2000斤长江禁渔10年,为何
TUhjnbcbe - 2024/10/9 16:21:00

马上就要到虎年春节了,讲究“年年有余”的国人,餐桌上终归是少不了一条鱼。这不仅是一种“吃文化”,更是大家对新年的一种美好期盼。

因此每到年底的时候,市场上的鱼类总是不愁销路。不管是养殖的“青草鲢鳙”四大家鱼,还是带鱼、黄花鱼等海洋鱼类,都非常受欢迎。

一晚捕鱼斤!长江“偷鱼贼”顶风作案

“鱼货”紧俏,渔业养殖户们也迎来了一年之中的丰收时刻。

眼见他人收益颇丰,一些非法捕捞者又开始蠢蠢欲动,在江河中使用绝户网、高压捕鱼机偷鱼。

日前,上海相关部门就查获了一起非法捕鱼案,共抓获捕鱼者9人,缴获渔获物多斤!

据报道,1月中旬,浦东水上派出所在杭州湾水域的一个港汊内截获了一个捕鱼团伙,当场查获渔获物公斤,捕鱼用具若干、船只和车辆各3艘。经查,这一伙人长期在长江沿岸使用绝户网、丝网等禁用渔具进行非法捕捞。

几个人一晚上就捕鱼多斤,看上去有些触目惊心!自年以来,长江已开始禁渔10年,为何“顶风作案”的非法捕捞者却没有停下脚步,还在伺机而动。

禁渔后鱼类数量大增,捕捞者“分外眼红”

非法捕鱼为何屡禁不止?也许一些数据能让人看出端倪。

自长江禁渔整整两年多时间过去了,由于全面禁止一切捕捞活动,鱼类无疑是获得了一次千载难逢的“休养”机会。大自然的自我修复功能还是比较强大了,禁渔之后,长江鱼类的数量明显多了。

消失几十年的“鳤”重新出现,刀鱼的科研捕捞量也比禁渔前上升了2.5倍。

以刀鱼为例,它们的繁殖速度超出很多人的想象,一条鱼的怀卵量就在2万枚以上,产卵后22小时幼鱼就开始孵化。如果没有人为捕捞的因素,这些长江生灵的恢复速度是非常迅速的。

在长江湖北段,有人在江边发现密密麻麻的鱼群,也证实了禁渔的成果。武汉的一些湖库当中,甚至开始出现鱼类超出生态承载量的现象,相关部门不得不进行人工捕捞以平衡湖库的生态压力。

这些都是禁渔的成果!

在广大网友看来,这些成果令人惊喜。在非法捕捞者的眼中,鱼多了,也就意味着“财”来得更快了!

有这样一块肥肉在嘴边,他们自然不肯放过。

捕捞量极大,让不少人“艇”而走险

一艘捕鱼船,一晚上捕鱼量可达上千斤,按照10元一斤来算,就是上万元!如果常年如此捕捞,获利量十分惊人。

这样的“黑利”,让不少人选择“艇”而走险,一到晚上就驾驶船艇,使用丝网、电瓶等工具捕鱼,更有人使用电拖网这种毁坏性比较大的禁用渔具进行捕捞。

▲捕鱼船使用的电拖网——资料图

由于长江水域复杂,河道众多,总会存在一些监控的死角,这给非法捕捞者提供了可乘之机。在利益的诱惑下,捕鱼者终归是按捺不住。

绝户网、电捕鱼等捕捞形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十分明显。尤其是电捕鱼,更是一种大小通吃的灭绝性捕捞行为,连水域中的鱼卵、微生物都难逃一劫。

如果任由这些捕鱼者肆意捕捞,长江禁渔来之不易的成果将荡然无存。

长江无鱼“危机”并未解除

长江中的鱼虽然多了,甚至局部区域出现鱼类扎堆的迹象,但这并不代表“无鱼危机”的解除。

衡量长江生态系统是否健壮,看的并不仅仅是某些鱼类数量的增多,而是看“旗舰”物种是否获得重生。

例如长江江豚、中华鲟、长江鲟等濒危生物,生存状态及种群数量是否有明显改善,是否解除危险状态,这些才是长江生态修复的关键所在。

从目前的状态来看,长江江豚的观测次数有所增加,经推测主要原因是长江中的渔船数量少了,江豚的活动范围增加,人们更容易观察到它们的踪迹。

但江豚的群体数量是否存在大幅增长,还没有明确的答案。这种微笑精灵,在长江中的数量仅为余头。

长江的另一个旗舰物种——中华鲟,仍面临“难产”的危机,自年以来,科研机构至少已经连续4年时间没有监测到它们在长江中产卵。如果一直无法自然繁殖,再过数十年,中华鲟会不会步长江白鲟的后尘,一切皆是未知数。

长江无鱼危机仍旧存在,打击非法捕捞,任重道远。

不过,一个好消息是很多地方已经在沿江水域建立起AI监控系统,利用智能设备提升监控效率,对非法捕鱼等行为进行24小时跟踪。这些智能设备可以精确识别长江水域中活动人员的动作、所持设备等,并能自动采集数据,固定证据。下网、电鱼甚至休闲垂钓,都在管控范围之内。

这一切,对于长江水生生物来说都是利好。再经过几年的努力,“鱼虾成群游、江豚欢笑跃”的场景也许将会重现。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晚捕鱼2000斤长江禁渔10年,为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