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鱼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一个就地过年的女儿的自述新京报
TUhjnbcbe - 2024/10/3 23:51:00

今日已是大年初七,春节假期转眼结束。这个春节,不少人都选择了在工作地就地过年。

对于很多人来说,这是他们第一次没有回家与父母亲人团聚。自然,这让不少人感到遗憾,但与此同时,也有很多年轻人对此感到“如释重负”。我们与原生家庭的冲突来自方方面面,就地过年意味着少了不必要的寒暄与问候,也能避免父母催婚、催育。但是,就地过年的解放感并非是解决问题的长久之计。

今天的文章来自一个就地过年的女儿的讲述。她坦承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种种痛苦与思考,她看见冲突、面对冲突,最终越过这些冲突。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同时也是一条必经之路。在她的讲述中,我们看到一个人与原生家庭和解的同时,也逐渐变得更加独立与强大。

撰文丨宣月

就地过年,如释重负

2月11日,大年三十,春节假期的第一天。难得睡到自然醒,起床之后第一件事就是把北方又干又硬的“水磨年糕”泡进水里,把老家早早寄来的酱油肉从冰箱里拿出解冻。跑了三家超市才买到的芋头个头又小、颜色又浅,若被奶奶看到肯定能唠叨半天。

准备好食材,又缩回到床上,定了下午五点的闹钟,磨磨蹭蹭着手做年夜饭。南方的年俗是吃汤圆、吃年糕、吃紫薯,唯独没有吃饺子的。仔仔细细回想了奶奶常做的年夜饭,又考虑到实际条件(买不起活鱼、活虾)和个人情况(吃不下整鸡、整鸭),才定下了这晚的菜单:酱油肉炒年糕,寓意“步步高升”;煎带鱼和芋头炖排骨,谐音“年年有余”;还斥巨资买了车厘子和草莓,尽管数量屈指可数,也算象征“红红火火”了。

做好饭,首先拍照发了朋友圈。特意没有向往常一样屏蔽家人和亲戚:一是报个平安,以此向他们证明即便一个人我也有好好过年;二是省去麻烦,用朋友圈代替挨个向七大姑八大姨问好,尽可能避免尴尬的寒暄。

《狗十三》剧照。

但该来的还是来了。

五分钟后,我妹发来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就地过年的女儿的自述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