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鱼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味在潮汕中国美食的一个宝贵孤岛
TUhjnbcbe - 2024/9/10 16:18:00

《舌尖上的中国》导演陈晓卿曾经说过:“潮汕是中国美食的一个特别宝贵的孤岛,如果一个中国人说他是美食家却没去过潮汕,那他不算是真正的美食家。”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能够让阅尽天下美食的大行家都心服口服,潮汕美食到底有什么别样的魅力?

记得初来潮汕的时候,第一次和同学上馆子,在菜单上点了一个汤叫“酸菜豆腐鱼汤”。待到这盘汤端上桌后,我用长汤勺翻了又翻,只看到酸菜和鱼,有点疑心店家是不是偷工减料没放豆腐。于是叫来老板娘指着汤问:是不是忘了放豆腐?老板娘一听便知我们是刚来的外地人,笑盈盈地解释说:菜都齐了!这种鱼就叫豆腐鱼,跟豆腐一样嫩。

我们端详着这种平生第一次遇着的豆腐鱼,在奶白色的汤汁中被切成段状,长得比豆腐还白。细细品尝,果然像豆腐一样嫩滑无比,就连鱼骨也绵软无力,嚼两下就可以吞下肚子。

原来,豆腐鱼里没有豆腐,它只是把这种鱼比喻成豆腐。在潮汕,类似的还有鱼饭,乍一听让人以为是鱼和米饭制作的食品,其实鱼饭非饭,鱼饭就是鱼。

过去渔民在海上捕获了很多鱼,没有现代的冷藏技术,怎么把鱼尽可能的长久保存?渔民上岸后,迅速把鱼去鳞抛肚,然后摆放码好在竹篮里,用海盐水煮熟,从而延长鱼的保存期。这些新鲜煮好的鱼,是渔民赖以裹腹的口粮,相当于米饭在农民心中的地位,因而得名——鱼饭。

这种用极简方式制成的鱼饭,仿佛能用最快的速度锁着海的味道,放凉后食用,味道惊为天人。三两条鱼饭,一小碟普宁豆酱,配几碗白糜(白粥),这是最潮汕的吃法。

无论用哪一种鱼做成的鱼饭,肉质都紧致鲜美,吃起来很有“鱼味”。类似于广府人最爱的白切鸡,用最简单的烹饪方式,不加修饰地把走地鸡特有的鲜味锁住,吃起来肉质紧致、鲜甜有味。

鱼饭之所以成为传承的经典,跟白切鸡一样,关键在于好的食材。用来做鱼饭的鱼,必须要新鲜,捕捞上岸马上制作,此外,潮汕人吃鱼还讲究当时、当季。民间创作了渔歌,告诉后人什么时候吃什么鱼最当时,比如下面这首《南澳鱼名歌》。

南澳鱼名歌

谁能数得天顶星?谁能数得海鱼虾?

相伴月娘有七星,南辰北斗出秋夜。

正月带鱼来看灯,二月春只假金龙。

三月黄只遍身肉,四月巴浪身无鳞。

五月好鱼马鲛鲳,六月沙尖上战场。

七月赤棕穿红袄,八月红鱼作新娘。

九月赤蟹一肚膏,十月冬蛴脚无毛。

十一月墨斗放烟幕,十二月龙虾持战刀。

海蜇头戴大白帽,乌鱼夹身上穿乌袄。

潮菜喜欢吃食材的原味,崇尚用简单的烹饪方式把食物本来的味道原原本本地表现出来。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除了简单制作的鱼饭,潮人平日喜欢将新鲜的海虾、鱿鱼白灼,蘸点酱油就能吃得有汁有味。

当地有一种配酒佳品叫血蚶,是贝壳类海鲜,当地人用刚烧开的开水泡三两分钟,泡至壳口微张,即将开水倒掉,无需任何调味品,直接吸入口中,顷刻间,味蕾无不为之倾倒。

潮人敢于用极简的方式处理食材,品味食物的本味,底气源自对食材品质的绝对信心。这就好比总是敢于素面朝天的女孩子,往往是因为本来就长得天生丽质;而总喜欢浓妆艳抹的,往往是在掩饰着什么。同样的道理,如果食材本身的品质不佳,是不适合拿来清煮或白灼的,否则效果如同东施效颦。

能够把食物原味发挥至极致的,当然还有鼎鼎大名的潮汕牛肉火锅。说起来有点奇怪,潮汕本地不养牛,所有的牛都是来自外地,但是论如何做出最好吃的牛肉,潮人无愧于天下第一。好比足球起源于英国,巴西人却把它玩成世界第一,让人不得不服。潮汕牛肉火锅选用的牛多来自四川贵州等地,一般选用两岁左右的黄牛,这些牛运到潮汕后,还要饲养一段时间才屠宰。

潮人对牛的钻研功夫之深,恐怕庖丁再世也自叹不如,他们的解牛手法令人叹为观止。寻常人眼中的牛肉,在这里按照解剖位置的不同,有着各种你闻所未闻的名字:脖仁、吊龙、匙仁、匙柄、嫩肉、三花趾、五花趾、胸口朥……每个部位肉质都各有特点,这就是潮汕牛肉火锅吃出五花八样口感的奥秘。

在潮汕,每家有名的牛肉火锅店都有自己的屠宰场,牛肉从开始屠宰到上餐桌,时间控制在3小时,这样才能保证新鲜度,有时甚至可以看到分割成大块的新鲜牛肉还在跳动。在牛肉上桌前,切肉师傅的刀工也十分重要,如何顺着牛肉纹理切肉?肉片切得多厚才恰到好处?这些细节处处见功夫。

跟麻辣火锅喜欢在汤底里堆砌辛辣刺激的味道不同,潮汕牛肉火锅用清澈见底的牛骨汤甚至是清开水作锅底,清汤却不寡味,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吃出新鲜牛肉的本味。锅底烧开后要转小火,跟做白切鸡时要用“虾眼水”的道理一样,这时水温不到度,约摸在80度多,这样的水温烫出来的牛肉才鲜嫩,不会一不小心就烫得太老太柴。

有的火锅店还会贴心指导食客烫牛肉的时间,大多数部位的牛肉薄片都是烫8~12秒即可,太久就不好吃了。精确到秒的烫肉时间,让人惊叹于潮人制作食物的精细,而是正是这种对待食物的极端认真态度,造就了独一无二的潮汕味道。

一个外地人来到潮汕,要把美食尝个遍,三天三夜都尝不完。饭桌上酒足饭饱之后,当地人一定会热情地请你喝上一泡功夫茶。功夫茶是潮汕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潮人可以三日不知肉味,但不可一日不尝茶味。游客初尝功夫茶,可能会对这种味道苦涩的浓茶深深皱起眉头,觉得真心欣赏不来。其实功夫茶苦涩的味道过后不久,口腔很快感觉到阵阵强烈的回甘。

潮人对功夫茶的这种苦涩似乎有着天生的耐受,别人吃在嘴里觉得特别苦的东西,他们放进嘴里却丝毫看不到觉得苦的表情。除了功夫茶,潮人饭后茶间喜欢生吃一颗橄榄或油柑,这些小水果咀嚼伊始都苦涩无比,但是回甘的味道很快让口腔齿颊生香。

潮人对功夫茶的钟爱,似乎是从中悟出了为人处世之道。苦尽甘来的味道,不正暗合着天道酬勤的道理吗?先苦才能后甜,爱拼才会赢,只要肯吃苦,上天又怎会亏待有心人。

潮汕人多地少,自古就有很多潮汕人讨生活求发展,漂洋过海到南洋、香港等地闯荡,按人口数量来算,有“本土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的说法。走出去的潮人更是涌现出了李嘉诚、谢国民、马化腾等一大批杰出商人,为什么那么多潮汕人能够扬名海外?

唐代韩愈临潮时,对潮菜赞叹道:“章举马甲柱,所以怪目呈。其余数十种,莫不可叹”。潮菜制作精巧,烹调技艺精细,刀工考究,讲究火候和调味,这种做美食的态度不正反映了潮汕人做事的认真、坚持和精益求精,这也不就正是成功的基因吗?

1
查看完整版本: 味在潮汕中国美食的一个宝贵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