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
是一种很难描述清楚的味道,但如果一提到大海,一提到大黄鱼,鲜味立马就变得具体起来。
大黄鱼是很多人的鲜味情节。用筷子挑破金色的鱼皮,夹起蒜瓣般的鱼肉,轻轻一抿,鲜味弥漫,就激得舌尖一个哆嗦。
大黄鱼,中国传统四大海产之一,是最鲜的鱼类之一!不仅肉质肥美鲜嫩,蛋白质、维生素的含量尤其丰富,对人体有很好的补益作用。
大黄鱼,又叫黄花鱼、石首鱼,因脑中藏有耳石,石首鱼因故得名。屠本畯在《海味索隐》中谓:“黄鱼,谓之石首,脑中藏二白石子,故名。”李时珍在《本草纲目》写道:“生东南海中,其形如白鱼,扁身弱骨,细鳞黄色如金,首有白石二枚,莹洁如玉。”
大黄鱼为传统“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之一,是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其体态特征为:体延长,侧扁,头呈钝尖形,口裂大,尾柄细长,体黄褐色,腹面金黄色,各鳍黄色或灰黄色。因为身体呈黄色,所以很多地方就称呼它们为黄花鱼、黄瓜鱼,还有些地方直接就将黄谐音读成“王”,称呼它们为大王鱼。
但市面上的大黄鱼,圈养居多,很难吃到野生的,甚至连放养的都很少。找来了纯正的野生大黄鱼,让家人们品尝一下这道来自深海的鲜味。
中国人的餐桌上讲究吉利,一定要“年年有鱼”。肉肥刺少的大黄鱼,更是备受推崇。在东部沿海一带,每逢过年过节,“无黄鱼不欢”。
对于海鲜吃客们来讲:“千鱼万鱼的滋味,都比不上金灿灿的大黄鱼”。肉肥刺少,鲜味十足。
中国三大海产之一的大黄鱼,备受推崇。在江浙一带,身价矜贵,能登上大雅之堂的,通常是指大黄鱼。
每逢过年过节,温州人更是无黄鱼不成宴!在温州设宴,可以没有鲍参翅肚,但却绝对少不了一条大黄鱼。在温州人的思维里,上不上黄鱼,是衡量酒席正式与否的标志。
没了这个硬菜,事态的严重性堪比婚礼上不见了新娘子,不论头婚还是二婚。上海人谈吃喝,语题里若缺了这条鱼,就会比自称“老克腊”的居然不知道法租界在哪还要没面子、没腔调,不管是解放前还是解放后。
中医认为大黄鱼性平,味甘咸,入肝、肾二经。对贫血、失眠、头晕、食欲不振、产后虚弱有一定作用。鱼肉属于白肉,是优质蛋白质来源之一。
大黄鱼含有丰富蛋白质,各种微量元素,硒含量十分丰富,它能清除人体自然代谢产生的自由基,对于延缓衰老、防治癌症十分有效。
大黄鱼味道鲜美,肉质极其细嫩、洁白、松软,有入口即化的爽感。而且,肉质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微量元素,非常适合体质虚弱和中老年食用。同时,肉质中丰富的微量元素硒,能清除人体内产生的自由基,具有极好的养颜功效。
外行人可能不知道,黄鱼品种也分三六九等。鱼的品质首先是水的品质,鱼生长在什么样的环境里,什么饲料,生长期长短,无一不影响鱼的品质。
市场上卖的黄鱼多养殖在浅海,受地理位置和生活环境的影响,肉质比较粗。而台海海域水质好,满足了大黄鱼对水温、盐度等生长条件的要求。
动则上万甚至十几万的大黄鱼,不是一般家庭能够消费的起,而如何辨别野生大黄鱼也是有讲究的。
一看鱼尾。
野生的长时间在海中回游,尾巴会变得比较修长。
而养殖的大黄鱼生活在网箱中,尾巴则短。
二看鱼头。
野生的头比较小,而养殖的鱼头较大。
而且野生的上下颌边缘处呈鲜艳红色,养殖的颜色就较淡。
三看体形。
野生黄鱼体瘦且狭长,形体很漂亮,呈金黄锃亮,有些嘴巴有鱼鳔外吐。
而养殖的大黄鱼因为常年在网箱缺少必要的锻炼,肚子大而圆。
我们生活中说的黄花鱼分为小黄鱼和大黄鱼。但与毛豆长大就变成了黄豆不一样,小黄鱼长大并没有变成大黄鱼,而从根本上就不是同一种鱼。
它们的区别不仅仅在体型上,外形其实就能看出来。
1、头部形状不同
大黄鱼头部为圆形,小黄鱼头部则比较尖。
2、嘴的形状不同
大黄鱼下嘴唇比上嘴唇长,小黄鱼上下嘴唇基本等长。
3、鳞片大小不同
小黄鱼虽然个子小,但其实鳞片要比大黄鱼大。
4、尾柄长度不同
大黄鱼身形偏长,尾柄偏长;而小黄鱼身形偏扁,尾柄偏短。
吃大黄鱼还是小黄鱼?
如果要我选,我会选大黄鱼。
大黄鱼个大肉嫩,吃起来味鲜不腥,一次一条刚刚好,将喂饱肚子和满足食欲两全其美,更加过瘾,不会让人觉得意犹未尽。
好的食材无需过多调味即可做出令人一吃难忘的味道,台海野生大黄鱼便是如此,肉质鲜美,所以一直很受广大食客的欢迎,优良的品质,实在的价格!
最后,附上一张野生海钓深海鱼的价格表,供各位看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