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鱼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带鱼的隐患一年出水上百万吨,但辉煌的
TUhjnbcbe - 2024/4/24 17:59:00
全国白癜风公益救助 http://nb.ifeng.com/a/20180427/6536099_0.shtml

带鱼有着“国民海鲜”的美称,不仅它的肉质细腻肥美,油炸、红烧味道更是一绝,还拥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种维生素以及人体所需要的矿物质成分,也理所应当成为了人们餐桌上的宠儿。这也让带鱼在市场上站稳了脚,一路走红,地位不比当初火爆市场的大黄鱼、小黄鱼、乌贼差,然而它辉煌的背后却充满了危机。

带鱼又叫裙带、肥带、牙带鱼。它还有迷人的身段,身体扁而长,可以达到1米左右,身体呈银灰色,有的是银蓝色,有着耀眼金属色泽,《清宫海错图》中就有提到:当时沿海地区的渔民常常把新鲜带鱼悬挂着售卖,远远看去好似刀剑铺。它的头部尖,鱼嘴较大,有锋利的牙齿,灵活的身体能够在海中快速游走,便于捕捉到毛虾、小乌贼等猎物,这样的锻炼也让它们的肌肉越发的紧实。不过这家伙“离水即死”,因为在被捕捞过程中,由于外部与内部压强差过大,鱼鳔快速膨胀破裂导致带鱼迅速死亡。

另外,带鱼肉质细嫩,特别是表层上的银膜更是难得的美味。这是带鱼为了适应深海寒冷环境所进化出来的一层银色脂肪,本身具有脂溶性香味物质,能够增加带鱼的鲜美,同时其中也含有丰富的卵磷脂。但是银膜常常被有些人误认为是鱼鳞,在处理带鱼的时候,还专门将银膜刮掉,对于吃货来说,简直是暴殄天物。带鱼鲜嫩肥美的口感惊艳着人们的味蕾,加上亲民的价格,经常出现在餐桌上。

那么如此美味的带鱼,价格为什么这么便宜?产量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吗?它的背后又有什么隐患?

从年到年之间,带鱼的捕捞量万吨以上,特别是在年,直接上到.6万吨,不得不说带鱼是一个强大的家族。那么为何带鱼的捕捞量如此出色呢?

这是因为带鱼的繁殖能力特别强,一次性产卵能够达到2.5万粒~3.5万粒,只要受精,存活率都很高。其次带鱼的性成熟较快,基本上1年的时间就能进入繁殖下一代的阶段。加上带鱼大多数都生活在60-米的深海,捕捞也较为容易,正是如此出色的捕捞量才让带鱼的价格如此亲民。

然而如此辉煌的背后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从《中国渔业统计年鉴》数据中可以得知从年开始,带鱼的捕获量逐渐下滑,年产量为约.2万吨,年约93.9万吨,年约91.7万吨,从辉煌高峰值.6万吨下滑到91.7万吨,捕获量下降约17%,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带鱼很可能会步大黄鱼的后尘。

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危机?

首先是因为海洋污染。近年来,海洋受到多方面的污染,比如开采石油所造成的石油污染、陆源污染,大规模海岸工程让自然滩涂失去大量面积,空运或者船舶所带来的的垃圾污染等。直接威胁到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严重破坏生态环境。带鱼是洄游鱼类,会在远洋与近海之间进行几千千米的大迁徙,恶劣的环境不仅影响它们产卵,而且还会影响它们的生存。另外鱼类身上都会携带大量重金属、细菌等,人们食用后,患病的几率也将会增大。人类的危机也随之而来。

其次是人类肆无忌惮的捕捞。虽然带鱼的繁殖能力强,但是面对每年巨大的捕获量,带鱼家族也是吃不消的,为了延续家族,它们不得不提前自己的生殖时间。一般带鱼的性成熟需要1年左右的时间,但是大量的捕捞已经威胁到带鱼家族的命运,因此现在带鱼基本上会在禁渔期结束之前抓紧时机繁衍下一代,然而这种带鱼的体型小,体重轻。

虽然现在大家极为重视海洋环境保护,采用了多种治理技术,如污染检测、海漂垃圾治理、生态修复等,减少了海洋的污染,鱼类才能延续下去,特别是对于高产值鱼类来说,也是一大福音,但是背后的危机也同样存在。近年来带鱼的捕捞量下降幅度并不大,带鱼为了适应生存环境,只能不断改变自身,个体小,性成熟快、甚至出现低龄化,当初大黄鱼就经历过这种噩梦。

曾经的大黄鱼散发着高产量的光辉,在年,捕获量达到20多万吨,但是好景不长,由于人们不加节制的捕捞,连鱼卵都没放过,因此人们结束了野生大黄鱼光辉灿烂的一面,年时,捕捞量下降至吨,导致现在野生大黄鱼的价格让很多人望而却步。还好人工养殖大黄鱼的技术逐渐成熟,年,人工养殖大黄鱼产量达到6.7万吨。

现在带鱼也即将面临危机,很多人也把目光转向人工养殖。

在年,浙江方山水产研究所养殖基地实现实验性的人工养殖带鱼,过程十分复杂,人工养殖不能完全模拟深海带鱼的生存环境,其中遇到了多个难题。

首先是压强问题,这是最难的一个问题。想要模拟适合带鱼生长的压强环境,不仅成本高,而且操作起来也较为困难。第二、洄游问题。带鱼属于洄游鱼类,每年会根据季节、温度的变化进行几千千米的大迁徙,然而人工养殖还达不到这样的水平。

其次是带鱼凶残的天性。由于带鱼会残杀比自己弱的同类,常常会导致自身非死即伤。研究人员通过实验得知体型相同的带鱼基本上不会相互攻击,采用箱网的养殖方式,然而这种方式存活下来的带鱼品质比不上野生的,无论是生长速度还是个头,都有很大的差距。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在不断探索过程中,人工养殖的多条带鱼存活了2个多月,也让大家看到了希望,然而人工养殖带鱼依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性。

虽然研究人工养殖带鱼技术很重要,但是在合理捕捞、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环境等方面,同样不容忽视。

参考资料:

[1]甘凌峰.带鱼可以人工养殖了[J].农家之友,(09):34-35.

[2]本刊编辑部,谢奕琪,宝雁凌,刘少伟.带鱼国民美味[J].食品与生活,(03):6-11.

[3]李建.“国民海鲜”如何才能更美味[N].中国消费者报,-02-10().

[4]傅志宏.海洋污染的来源及治理研究[J].当代化工研究,(22):85-86.

作者:小和初审:新茶校稿编辑:小宛

1
查看完整版本: 带鱼的隐患一年出水上百万吨,但辉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