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还在为今年高考的奇葩题目“丝瓜藤和肉豆须”纠结的时候,小编这边也快被游客对于“蒜臼子和柱础石”的问题所折服了。那么,这个“柱础”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
进到王渔洋故居的内宅,第四进院子的地上有四个又圆又深的石洞,还别说,形状真有点像“蒜臼子”,这便是所谓的柱础啦!别看它貌不惊人,但却是古建筑构建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既是承受立柱压力的垫基石,又可以起到防潮的作用。院子里的这个是固定廊架柱子用的,样式非常简洁,其实柱础的造型和纹饰很多,材质和功用也非常丰富。《淮南子·说林训》中说:“山云蒸,柱础润”,宋代苏洵的《辨奸论》也有记载:“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可见在古代,这小小的柱础还能起到天气预报的作用呢!
最早的柱础是直接“种”在地下的,不过时间久了,埋在地下的木柱容易受潮腐烂,后来便把它提到了地面之上,成为整个立柱的外观形象部分。再后来,为了使建筑更加美观,便对柱础有了更多的设计。
宋代对柱础的形制有了具体规定:“造柱础之制,其方倍柱之径,谓柱径二尺即础方四尺之类。方一尺四寸以下者,每方一尺厚八寸,方三尺以上者,厚减方之半;方四尺以上者,以厚三尺为率。……其所造花纹制度有十一品:一曰海石棉花;二曰宝相花;三曰牡丹花;四曰蕙草;五曰方文;六曰水浪;七曰宝山;八曰宝阶;九曰铺地莲花;十曰仰覆莲花;十一曰宝装莲花。或于花纹之间,间以龙、凤、狮兽以及化生之类者,随其所宜分布用之。”经过历代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柱础的形制和雕饰愈加丰富,仅雕饰图案类型达数百种之多,而最流行的当属唐代雕有莲瓣的覆盆式柱础了。
听小编介绍了这么多,希望各位亲们以后见了这“柱础”,别再拿它当成“蒜臼子”,那小编也就欣慰啦!
喜欢就点赞分享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