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李岩松苗楠
9日一早,70多岁的王金亮和老伴驾驶电轿车,赶到几公里外的集上去吃了顿早饭,买回几个西葫芦和丝瓜,老两口是有名的“追集者”,算准了几时哪个村有集,他们开上车就去。王金亮笑称,老两口“身体还好,都有收入,在家没事,四处转转。”
见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来探访,王金亮格外热情,拉着记者走进里屋看村里这几年过年过节给他发放的慰问:在一间卧室的角落,堆放着的一米多高的几十箱白酒。
从土坯房搬进近平方米公寓,这是他以往做梦也想不到的事情,让他更不敢想的,是老两口的收入从靠天吃饭转变成了人均年收入一万多元,生活富裕了,这位种了一辈子地的老农民王金亮又有了新想法,在有生之年,和老伴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成了他新的愿望。
住进了大别墅
这农民老汉还想游遍全国
9日上午,陈文轩坐上邻居的电动四轮车,几位邻居前一天约好一起去附近的村庄赶集,他们悠闲的驾车路过玉皇水脉施工现场,几辆挖机和碴土车还在不停地忙碌赶工,陈文轩念叨,“干的真快啊,通了水就有灵气了。”
而此时,村民王金亮与老伴已经在集市上吃过早饭返回家中,把赶集买的西葫芦和丝瓜放家里,老伴转身去找邻居聊天,王金亮沏上了一壶茶,打开听戏机。
一墙之隔的老年活动场地上,村里六位老人正在打门球比赛,掌声、笑声不断,下杆的角度、力度、方向,都是大家讨论的话题,打球的老人刘兴荣说,“如今是过上了以前向往的生活。”
见有记者探访,王金亮格外热情,第一件事就展示了村里每年给他发放的福利:在一间卧室的角落,堆放起一米多高的几十箱白酒。
王金亮夫妇的住所,是村里的老年公寓,年7月,玉皇新村建成,玉皇庙村所辖的三个自然村集体搬迁,村里多村民,从各自的砖瓦房、土坯房,分别搬进了多套不同的别墅、8栋高层住宅和4栋老年公寓。
按照村里规定,一家有三代人同住的,可以分到一套㎡的三层独栋别墅,一家两代,年龄偏大的,可以分到一套㎡的三层连体别墅,而更年轻的或即将结婚的,则可以分到一套㎡的高层住宅,村民的居住环境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王金亮家有两个女儿,家庭条件比较困难,早先一家人住在一户几十平米的土坯房中,女儿出嫁后,因为只有夫妻二人生活,老两口分到一套近㎡的老年公寓,即便这对夫妻已经搬到这里近十年,但提起住房的改变,王金亮还是难掩兴奋,“以前做梦也想不到能住进这么大的房子里。”
“这是在台湾最南端拍的,这是泰国,这是浙江。”王金亮说,除了住进大房子,村里还为他们保证了收入,老两口每年的收入都在两万元左右,如今,两人买了电轿车,一有机会就去旅游,走遍了中国大部分省份,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旅游达人。
生活越来越好,在田地里干了一辈子活,已经七十多岁的王金亮又有了新想法,希望在有生之年,和老伴游遍祖国的大好河山。
与王金亮相隔百余米,是陈文轩的㎡独栋别墅,这是村里最大的户型,陈文轩家门口的小院里,栽种着梨、核桃、柿子、枣等七八种果树,赶集回来的陈文轩,正在摘低处的枣。
“以前,咱哪见过什么是别墅。”75岁的陈文轩轻摇着蒲扇,笑眯眯地说,他们家人口多,搬家之前,家里的几间瓦房,有七八十个平方,住着老少8口人,生活不便不说,为了防止房顶漏水,每年还要用泥抹两遍房顶,而地里收的粮食,还不够家里人的口粮。
陈文轩和家人总算熬过了苦日子,搬进了大别墅,“你看,光这客厅就5米多宽,这房子里,厕所就有5个!”陈文轩张开手臂,用夸张的手势比划着房子,还带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参观了别墅内的每个房间,他开玩笑说,如今生活好了,他和老伴每天的任务就是吃了玩,玩了吃。
输血转造血
摆脱“石化依赖症”
9日上午,陈文轩在家摘水果的时候,村民袁松林与儿子一起,将大棚里的*瓜摘好打包,等待县里从超市来拉货,让他格外高兴的是,当日的*瓜产量又创了新高,一个棚收了一千多斤,装了满满十四筐,1.2元一斤,又是一千多元。
“他是村里的种植能手,大棚打理的干净整洁,种出来的菜质量又高还漂亮。”隔壁大棚的一位邻居说,袁松林的*瓜天天破纪录,这已经是连续四五天了,每天都卖一千多,周围邻居都羡慕的不行。
袁松林在一旁听着也不谦虚,抽着烟乐呵呵的点头,邻居问他的三个棚一年收入多少,他说也就十几万吧,“不实在,太保守了。”邻居玩笑道。
袁松林的大棚是村里土地流转后的产物,归村集体所有,村里出资建好,做好配套,然后由村民们自由承包,每年租金元左右,袁松林租下3个,每年种植甜瓜、*瓜、西红柿,最早是村里种植,我们在棚里打工,但是效益一般,为了增加大家的积极性,让村民增收,才转而承包给个人,虽然有租金,但村里的土地补偿款还照发,基本算不花钱。
新村建成后,为探索新形势下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村两委组建山东玉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了全村亩土地,自年以来,村民就可以每年获得1元/亩的土地补偿款。
“土地补偿款我们一直都在拿,还有一些困难补助,一年啥也不干,保底也有四五千。”王金亮说,原来靠天吃饭,现如今就算躺家里睡觉,都能赚钱。此外,为了照顾他们困难户,村里专门匀出几亩地,每人一亩,分给了住在老年公寓的几户人家,他家两亩耕地收获的粮食,足够他们两人一年的口粮,
为了让大家增收,早在80年代后期,玉皇庙村老书记王金书就创办了石化企业,自此,玉皇庙村开始狂飙突进,村民陈海涛回忆,到90年代初,玉皇化工规模变大,效益又好,村里当时就取消了所有村民的公粮,在当时轰动一时。
陈海涛年出生,对小时候的记忆印象深刻,“那时候村里还做过打火机和杀虫剂,这些东西在当时是很时髦的,市面上不常见。”陈海涛说,当时的玉皇庙村就已经远近闻名,成为了周围村子羡慕的对象。
而据陈文轩回忆,当年效益好的时候,村里大约90%以上的年轻人都进了玉皇化工打工赚钱,后来,玉皇化工发展为玉皇集团,成为全国强,玉皇新村的建设,也全都由玉皇集团出资完成。
年,在老书记王金生的邀请下,中国农业大学作物学博士后毕业的关志洁回到家乡,担任玉皇庙村*支部书记,“我刚来的时候,新村已经建设好了,但村里的农业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关志洁说,以往玉皇庙村走的是工业反哺农业的道路,近年来,在环保和产业转型的压力下,原来依靠工业反哺农业,现在工业出现了一些困难,玉皇庙村需要新的产业增长点,要靠自己存活发展下去,就要考虑由原来的输血模式,转为造血模式,他们将目光重新瞄准了老本行农业。
村里建起省级田园综合体
研究生希望返乡创业
9日下午,村民王喜滚顶着烈日,一头钻进桃园,查看最后一批*桃的长势,经过几年的发展,玉皇庙村已建成森林公园亩,精品桃园0亩,花海和观赏荷花池亩,绿色蔬菜种植区亩,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
年5月玉皇庙村成功申报了总投资13亿元的东明水韵玉皇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成为全市首家省级田园综合体,着力打造集现代农业、休闲采摘、观光旅游等多功能农旅小镇,目前,森林公园、精品桃园、玉皇花海等相继完成建设。
王喜滚看好了机会,提出承包桃园的想法,并得到了村委会的支持,王喜滚之前一直从事物流行业,对农业几乎一窍不通,但今年4月份,他下定决心,放弃多年的物流生意,回村承包了亩的桃园。
“新村就是我家,村里信任我,我也信任村委,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对这个行业非常看好。”王喜滚说,今年桃园是第一年结果,亩产有斤左右,市场价3元一斤,一亩地约有0元的毛利润,随着时间推移,5年以后桃园将达到旺果期,可达到亩产0斤,效益非常可观。
今年受疫情影响,桃子销路并不好,原本已经被预定的桃最后都退了单,但村里人的帮助让他感到暖心,知道桃子滞销,村委会立马开始帮忙联系销路,很快滞销的桃就被新的客户买走了。王喜滚说,其中一位在村委做志愿者的大学生帮他在网上策划活动,写文章,还直播,让他非常感激。
谈起桃子滞销的事,何家辉有些不好意思。当时何家辉没有开学,还在村委做志愿者,他今年刚考上浙江工业大学的研究生,是村里罕见的“高材生”。
何家辉本科专业学习了化学,而在研究生专业的选择上,他选择了工业催化专业,其实也是为未来做足打算。“我们村周边很多企业都和我的专业对口,而且非常需要,我的愿望就是学成之后能返乡创业,为家乡做些贡献,在家乡做出一番事业。”
水韵玉皇开建后,同样吸引了玉皇庙村民王建国的目光,他原本在一家公司工作,已经是公司的中层干部,得知田园综合体项目开建,他下定决心辞了职务,一心回到村里参与创业,参与创建了一品农夫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做起农产品推广的生意,如今,一品农夫已经小有名气,并集合了东明当地40多种优质农产品,实现了年销售收入万元。“当时放弃稳定的高收入确实也考虑了几天,但看到现在取得的成绩,确实也值得。”
9日下午,王金亮开上电轿车,带上老伴准备出门,“今天高兴,就不动火了,先去花海玩玩,一会带老伴去集上吃点饭。”王金亮夫妻赶到花海后,陈海涛正在花海中拍摄小视频,一旁的公路上,陆续有市民开车过来赏花。
陈海涛介绍,疫情过后,谁也没料到村里这一百亩花海彻底火了,特别是在五月份,园子里满满的全是游客,车沿着公路两侧停出去很远,园里吸引了各种地摊,他听摊贩们说,有位卖早餐的摊贩,一上午就能卖0多元,“竟然还有牵着骆驼来卖合影的!”
对他来说,这景象在玉皇庙村他一辈子都没见过,也让他对自己的村子和即将到来的未来有了新的认识和希望,站在花海中陈海涛有点走神,念叨道,“一百亩花海就是这样,咱那水韵玉皇建好后,那得是个啥场面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