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鱼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丝瓜架下猫卧眠,原来它也爱黄花翠蔓子累
TUhjnbcbe - 2023/6/25 20:26:00

楼下的一块空地,长了很多年的丝瓜,最繁盛的时候,甚至顺着墙壁攀上了电线,铺满了一整面的丝瓜藤蔓的壁垒,投下的阴影清凉,令见者欣喜,也让各种小小的动物们找到了天堂。

无奈,最烦它们的物业,到底还是出手整治了,于是,空地又变成了空地……

但是,今年,丝瓜居然又长出来了,虽然明知道这种一年生植物,和原来的根没有多大关系,但是比起有心人偷偷或者无意种下了一颗丝瓜,显然老根焕新生、又活了过来,显然更符合人心所向,尤其是在令人倍感唏嘘的年。

本来是匍匐在地的,不知是哪个好心人搭起了一个丝瓜架,于是,这里就成了小区一景。

楼下的流浪猫们,格外喜爱流连于此,缓步走过,或是干脆找个舒服的地儿,蜷成一团酣睡,只要没有爱追猫的狗来捣乱,总是一副岁月静好的模样。

也许,散漫如猫儿的,最能感知生活的恬静,比如南宋文学家张镃的《漫兴》中的:

茆舍丝瓜弱蔓堆,漫陂鹎鸭去仍回。开帘正恨诗情少,风卷野香迎面来。

一场夏雨之后,原本硕大得有些憨憨的丝瓜花,就开得明媚起来,映衬在被雨水洗礼过绿色中,也就有了美的心动,因为当花儿不以美人迟暮为结局,而是寓意着生命的高潮将临,则会带来无限的期待。

于是突然就悟了,当年木兰“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的颜色,应该就是如此,充满生机和喜悦,以及让人心安的充实吧。

所谓,元末明初的文学家张以宁诗中的《丝瓜》:

*花翠蔓子累累,写出西风雨一篱。愁绝客怀浑怕见,老来万缕足秋思。

“*花翠蔓”预示着果实累累带来的丰年足食,即使西风吹、雨点儿落,也不曾有凄风苦雨的困扰。但就是这眼前之景,却引发了诗人的乡愁,不愿看见,因为丝瓜老后变成的丝瓜络,也正是自己不绝思念的丝丝见证。

可能,正是因为丝瓜的家常与普遍,才使得丝瓜成为记忆中家乡的一个夏日背景。

但,我们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却说不清丝瓜的原产地,至今,印度说、本土说依然争论不休,我们甚至弄不清楚,丝瓜到底是何时走进了我们的生活。

也许,我们最能确定的是,丝瓜能食好吃,而且有很多个名字,丝瓜、布瓜、天丝瓜、天罗絮、蛮瓜、天罗、虞思、虞丝……

宋代许叔微的《本事方续集》中记载“一名蛮瓜,一名天罗,又名天丝瓜,其实皆绵瓜也”;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说

“天丝瓜(《本事》)、天罗(《事类合璧》)、布瓜(同上)、蛮瓜(《本事》)、鱼。时珍曰∶此瓜老则筋丝罗织,故有丝罗之名。昔人谓之鱼,或云虞刺。始自南方来,故曰蛮瓜。”

清代王礼编写的《台湾县志》中也有“瓜老则筋丝罗织”,所以才最终让“丝瓜”之名胜出了吧。

从古至今,丝瓜有三用,食用、入药以及万能的丝瓜络。尤其,当今国潮风盛行,一度推出我们居家生活的丝瓜络、丝瓜瓤,又开始流行起来,洗碗、搓背、美容……丝瓜络表示最近有点忙。

关于吃丝瓜,李时珍很郑重地考证了

“丝瓜,唐宋以前无闻,今南北皆有之,以为常蔬”;“其花苞及嫩叶、卷须,皆可食也”;“甘,平,无*。入药用老者”……

炒丝瓜花

南宋《全芳备祖》所引用的《草木记》中的珍贵史料“丝瓜,一名天罗絮,所在有之,又右心从。有苦甜二种,多生篱落,开*花,结实如瓜状,内结成网。”这大概就是迄今为止在历史文献中关于丝瓜的最早记载。

一想到李时珍都说丝瓜的花苞、嫩叶和卷须都可以吃,就忍不住心痒难耐想尝尝鲜,吃了这么多年的丝瓜,却从来不知道丝瓜周边的滋味呢,真是人生一憾。

但比起吃丝瓜,丝瓜汁的“美容水”之誉以及丝瓜络的种种妙用,错过了才更为可惜呢。

丝瓜络的别称,也有很多,天罗筋、丝瓜网、丝瓜壳、瓜烙、絮瓜瓤、天罗线、丝瓜筋……不一而足,“可籍靴履,涤釜器”《本草纲目》;用于“谢景鱼涤台法”即“用蜀中贡余纸,先去墨,徐以丝瓜磨洗,余渍皆尽,而不损砚”(陆游《老学庵笔记》);可以用来缝被子,这个脑洞有点大啊,但确有其事,说真的还真挺让人有尝试的欲望的:

有摘玫瑰花囊被,去蒂晒干,先将丝瓜老存筋者,剪开捶软作片,约需数十;以线联络,花铺其上,纱制被囊之,密针行如麂眼方块式,乍凉时覆体最佳。——清·曹庭栋《养生随笔》

羡慕古人的物尽其用,在惊叹和想象之余,我们唯有在丝瓜诗中,才能最大程度地还原古人对于丝瓜的情思吧。

宋朝就已经有人文将笔墨用在了丝瓜身上,这一首杜汝能的《丝瓜》

寂寥篱户入泉声,不见山容亦自清。数日雨晴秋草长,丝瓜沿上瓦墙生。

自是日常最动人,雨水和阳光滋养了万物,丝瓜爬上了墙壁和屋瓦,藏在叶下的就是累累的果实,丝瓜炒鸡蛋、丝瓜汤、丝瓜炒肉丝……上桌也是指日可待了。

所以,范成大的《夏日田园杂兴·其七》中,勤劳的人们儿当然要学着种丝瓜、添道菜:

昼出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等到丝瓜垂下苗条的身影,就是赵梅隐《咏丝瓜》中的场景:

*花褪束绿身长,白结丝包困晓霜。虚瘦得来成一捻,刚偎人面染脂香。

说起来,丝瓜和*花的清香有的一比,都是清新怡人,有各具风味,毫无惺惺作态。丝瓜所不及*瓜的只有一处,不能生吃,皮也是不能吃的。

丝瓜虽然不是那么矜贵,但也是需要耗费时间来培育的,方凤就在《寄柳道传*晋卿两生》中诗云:

盈盈*菊丛,栽培费时日。依依五丝瓜,引蔓墙篱出。于今想新花,于今长秋实。花实岂不时,灌溉尚期密。毋令根荄伤,委弃等藜蒺。

没有点小个性,怎么才能让人看重呢,丝瓜的养成尚且如此,那么人生呢,大概就是,我们所走的每一步路都算数,我们吃过的每一次苦,都是不会浪费之意吧。尤其是那句“依依五丝瓜,引蔓墙篱出”很值得送给家长们,对孩子要有耐心,要学会放慢速度,不可拔苗助长,也不可违背天时,能笑到最后的孩子,才不会错过童年,才能少埋下些原生家庭的几多伤。

描写丝瓜的古典诗词中,还有两首的意境十分相通,颇有田园归隐的恬淡,一首是元代刘崧的《河溪道中》:

深深*竹两三家,丘笼高低径路斜。犬吠柴门枫叶下,一篱寒日蔓丝瓜。

另一首则是宋代君端的《春日田园杂兴》

白粉墙头红杏花,竹枪篱下种丝瓜。厨烟乍熟抽心菜,策火新乾卷叶茶。草地雨长应易垦,秧田水足不须车。白头翁妪闲无事,对坐花阴到自斜。

前者,写出了桃花源式的景致风物,竹林深处有人家,陇陌小径通幽行,火红的枫树下有狗在看门叫唤,而墙上篱笆还有丝瓜的藤蔓在记述着好时光。这应该是偶遇人家的相遇。

而后者,最令人感怀的是在如此恬淡而安稳的环境中,白了头发的老人们闲来无事,坐在花阴下,聊着天,晒着太阳,看着眼前的美好,度过美好的一天……

但愿,我们老时,也能有这样的心境和闲适,还能有猫撸,或者有狗伴。

常见的丝瓜,也有着并不平凡的身世和妙用,这个世界,我们又能小看了谁去,同理,我们最不应该看轻的就是自己,但同时看清自己又很难。所以,不如学猫三分懒,丝瓜架下犹酣眠,也许什么时候就顿悟了呢,也说不定。

1
查看完整版本: 丝瓜架下猫卧眠,原来它也爱黄花翠蔓子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