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鱼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我是猫浅析夏目漱石为什么用一只猫
TUhjnbcbe - 2023/6/14 22:08:00
白癜风药膏 http://pf.39.net/bdfyy/bdfrczy/150616/4639937.html

日本“国民作家”夏目漱石最著名的小说《我是猫》,以独特的猫之视角,冷眼窥视日本社会众生相。这只猫有见识、富才学、善思索、讲正义、知风趣,但始终没有恪守猫之捕鼠本分,却猫眼观世相,擅长“坐而论道”。

夏目漱石借猫之所见所闻对阴暗迂腐的社会风气和庸俗无聊的小说人物进行了批判和戏谑,并以独特的讽刺手法描述了一幕幕滑稽、丑陋的场面,取得了狂欢式的喜剧效果。这部小说最特别之处,也是最精彩之处,就在于视角上的“偷窥感”,来自一只毫无防备的宅中宠物——猫公。

01、夏目漱石什么用“猫的视角”来叙事?

第一、宅中宠物视角,窥视真实人生丑态

主人即便和家人朝夕生活在一起,也未必相互了解,每个人都有私藏的秘密,不为人知,但可以被毫无威胁性的猫知。

“从学校返回就一头扎进书斋,几乎一整天不出来。家人以为他是甚是了得的用功者。他本人也做出一副用功者的样子。实则并非家人所说的用功者。我时而蹑手蹑脚窥看他的书斋:他经常睡午觉,不时把口水淌在打开的书上。”

“猫”的行动空间不受限制,且打破人心理防御性,所以跟随猫视角,可以窥视到各类人在世人背后心理作为之阴暗面,小说结构上也有新意突破,忽东忽西可长可短,没有情节推理逻辑需求,反而自成篇章自由文体,独具创新。

第二、“猫”冷眼旁观符合“嫌弃”嘲讽语调

养过猫的都知道,猫经常是进出房门悄无声息,冷眼旁观还一脸嫌弃主人,这一点和狗的区别很大,猫不讨好、倔强机智一副天生孤傲的表情。

读者可以用猫视角犹如屋内摄影机,毫无顾忌的排除读者这种先入为主的观念,进而能够使读者产生更多客观思考。

猫公富有批判与哲理的视角,超越现实,蔑视权贵轻视假学问,对人类的弱点讽喻清晰透彻,同时又博学多识,通晓天地古今,引证世界名人名句,拓展了夏目漱石的写作视角更为宽泛空间,大胆嘲讽世事,尖酸刻薄语气也不会令读者生厌。

02、“猫视角”下映射的三重讽喻

第一、猫视角里的“牡蛎式”主人

猫儿在书中对苦沙弥有个很形象的比喻,说他活像脾气怪癖的“牡蛎”,因为牡蛎会蜷缩,正和他整天蜷伏在书斋里,从来没有向外界探过头的主人一模一样。苦沙弥对外界的事物一点也不关心和在意,在他家街的拐角就住着大名鼎鼎的实业家金田,他居然都不知道。

甚至在路上看到警察抓小偷他都分不清哪个是警察,然后还对小偷深深地行大礼,警察当时目瞪口呆。猫儿口中的“牡蛎症”其实就是社交恐惧症,习惯深居简出的生活方式。苦沙弥尽管才30多岁,可让人感觉他是一个50多60岁的挑剔易怒的老头儿。

“他就像生性顽劣的牡蛎那样窝在书斋之内,从不曾面对外界。还居然摆出一副颇有卓识的神态,未免滑稽可笑。”

第一层的讽刺是夏目漱石本文中显而易见的“猫”对“主人”的讽刺,苦沙弥在“人”背后的种种斑斑劣迹,表里不一,卑微懦弱尽显人性之薄弱。

日本漫画《我是猫》

第二、猫视角下的“知识分子”集结

人这东西,为了消磨时间而强行摇唇鼓舌,为不可笑之事而笑,为不好玩之事而还,此外一无所能。他们虽然像丝瓜那随风飘摇俨然与世无争,但实际上同样既有俗念又有贪心。竞争之念、好胜之心在其日常谈笑中躲躲闪闪欲盖弥彰。

书中大量描写这些知识分子出现在主人苦沙弥的书斋的对话、眼神表情,用句措辞,细节动作等知识分子聚集在一起每个人物的心理。社会现实批判性小说,夏目漱石笔锋并未直接指向社会现象,而是指向人心,挖掘当时知识分子内心世界的不安、苦闷,尤其是剖析他们“自我”无奈与孤独,力图超越自我,却又无所作为的矛盾。

第二层讽刺是夏目漱石对一群穷酸潦倒的知识分子面临新思潮,既顺应,又嘲笑;既贬斥,又无奈,惶惶焉不知所措,只靠插科打诨、玩世不恭来消磨难挨的时光。他们时刻在嘲笑和捉弄别人,却又时刻遭受命运与时代的捉弄与嘲笑。

第三、反讽主视角“风箱式嘴脸”

猫吐槽主人的各种不招人待见的行径,连长相也不放过:长相一张麻脸,看似缔结“日英同盟”已落后于时代之殇,将来会绝迹于世,尖刻的说:唉!真不知前世是怎样造的孽,才使他带着这张丑八怪的面孔,不知羞耻地呼吸着二十世纪的新鲜空气。

然而作为猫,它的处境和主人大同小异,毫无价值感:

“我住进此户人家的当时,除了主人甚是不受待见。无论去哪里都被一脚踢飞,无人搭理。至今连个名字都没给取,即使从这点也可看出自己如何不被当个玩意儿。无奈之下,只好尽可能待在让我住进来的主人旁边。”

这只猫的睿智与妙语连珠,始终裹挟在一只无所作为的“猫”的身体里,可是作为猫族,却惧怕的是“捉老鼠”,简直是猫界的耻辱。

猫偷吃鱼糕,沾牙弄到站立跳舞,被主人一家嘲笑愚弄一番。受挫郁闷之时找隔壁貌美猫“三毛子”寻心理平衡,整条街都知它没名字,只有三毛子称之为“先生”敬称。三毛子担忧问脸色不好出了什么事情?猫说:“倒也没什么大不了,琢磨点事儿,弄得头痛了。”

纵使看不起邻居车夫家的猫“老黑”虚张声势,毫无文化,也常以寒暄虚假之势恭维“老黑”。被“粗猫”老黑称之为“风箱式嘴脸”。

第三层讽刺是夏目漱石对猫族对“我”这只无名猫的评价,纵然看不起人类,看不起社会风气种种,但其自身处境却处于弱势随时被踢打甚至被吃,最后无名猫“我”掉进酒缸淹死为结局更是夏目漱石对自身处境的悲凉讽刺。

03、“猫的视角”终极讽刺明治时代之“我辈”

①猫之“我辈”与人之“我辈”

在《我是猫》这部小说中,林少华翻译这本书时在划分人和猫之间的等级物种之分时,把猫族自身称为“我辈”。

在明治时代推崇西洋文化的“文明开化”时代,西洋文化化身的外语教师该是时代的先进知识分子代表,是时代先驱者的“我辈”,然而夏目漱石笔下的“我辈”,竟然是经常回到家闭门看书,其实是在书斋里摊开书本,读两三页就发困,别人以为他在用功,其实他经常大睡午觉,还把口水流到书本上的人“我辈中人”。

不仅在书斋看书睡觉,猫儿还说:他每天晚上捧一堆书到床铺边上简直是不知道怎么想的,看是看,可看不到两页就犯困,然后放下书就睡觉,每天如此,猫儿说:“在主人那儿,书这东西不是用来读的,而是用来催眠的,是一种活字印刷的催眠药”。

猫的视角居于屋檐下方寸之间,善于蜷缩饭桶之上看人生变幻,这种视角下统称的“我辈”,表面上代表猫族,事实上是隐喻着日本自然主义下的文学视角保守而私密,缺乏大时代社会波澜壮阔的场景描述,缺乏直面现实的凌厉攻势,缺乏粗犷豪杰的大义凛然,这也是夏目漱石处于明治维新时代“我辈”中坚力量,却居于周边狭小环境,无所作为阴暗丑陋的苟活的现实视角。

②“我辈”无法躬身入局的社会现实讽刺

罗振宇在今年的《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中再次重提“我辈”,是指我辈中人的那个我辈,他说这个词有强烈的主场感和建设性,躬身入局,置身其中。“我辈”有两点识别性:

第一、解决想象中的问题,回应真实世界

美学家迷庭、理学家水岛寒月、诗人越智东风和哲学家八木独仙等文人墨客在英语老师苦沙弥家里口若悬河侃大山,各个带着自命不凡,妙语连珠,却也只是谈论如何捉弄于人,占据语言上风压制他人之清高文学为乐趣。

他们作为时代“我辈”们只在苦沙弥书斋里围坐闲谈,空谈阔论。对现实生活不满,无法应对现实人生的嘲笑,甚至简单的邻里关系,夏目漱石借猫之口讥笑的是百无一用的书生,价值观虚无缥缈。

第二、不会置身事外地评论事物,而是躬身入局,置身其中。

极度郁愤是小说形成的条件,也是作家创作的动力,夏目漱石写《我是猫》所针对的正是明治维新后的“金权社会”的矛盾及维新的不彻底性,即“利害”、“正邪”、“善恶”、“不安”、“空虚”等。夏目漱石是明治精神文明的最深刻的揭发者与批判者,他使用的手法是“猫”的嘲讽和评断。其辛辣和深刻性,迅即引起世人的感叹和兴味。

夏目漱石作为“我辈”看不到摆脱这一矛盾的出路,无法指明克服维新不彻底性的办法。他只能是郁闷与愤懑而已。他也力图寻找摆脱矛盾的方法,那就是推进“内发的”变化。在《我是猫》中,铃木藤十郎的“狂”、甘木医生的“死”和八木独仙的“信”都演绎着“则天去私”的观点。漱石虽然也嘲讽独仙的东方的“自然法”的修养,而最终他也只能在精神信仰上寻求解脱。

林少华翻译的“我辈”更符合夏目漱石在这本书批判现实社会现象,人性的迂回百转。小说中即时以无名猫文化酸腐的语气自称“我辈”,也要以猫与人同处无能之处为同称“我辈”,音在画外,意在言外、寓庄于谐、寓讽于喻。

写在最后

林少华翻译《我是猫》特意养了一只猫,任由它在房间里随便出入,译了一部分再也不允许猫进书房偷窥,因为一旦无法端坐与案前,便想到这只猫瞪眼“窥视”是否也在讥笑主人犯懒无为?

看来夏目漱石的猫公确实已经深入人心,“猫的视角”代表着另一个角度的审视、揣踱,如若尝试用评判他人之心态,去蹲坐一角借猫眼审视自我,且自我评价一番倒也有趣,也许是“探寻真我”的一种有效方式呢?

作者介绍:荣荣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是猫浅析夏目漱石为什么用一只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