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仇惠栋
8月10日0点02分,家住南京市栖霞区迈皋桥街道和燕花苑12幢室的年轻人迫不及待地牵着宠物狗出门透气,合租的两个小伙伴也一起出门散步、深呼吸。隔离线外一群人“围观”,几个小伙子一脸惊讶:“这么晚了,社区还有这么多人守着。”
10日起,和燕花苑12幢由中风险区调整为低风险区。这一楼栋进入为期7天的过渡管理期,居民们从足不出户,到可以走出家门、在楼下空地散步,但仍不得离开院落。
此前,这里的38户95人已经在家整整封闭了14天。通过电话,他们向记者讲述了那些难忘的日日夜夜。
出门“造福社会”,回家“摊上大事”
“一开始,朋友们都说我好惨。”家住该楼栋4单元的高二学生陈可辛说,这个暑假遭遇“神转折”,让她一度感觉“心累”。
看到核酸采样点人手紧缺,陈可辛于7月21日报名成为鼓楼区核酸采样点志愿者,负责现场居民信息登记。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一站就是一天,小伙伴会悄悄叮嘱:尽量少喝水,上厕所不方便。身边的志愿者都是同龄人,大家一起忙乎,很累也很充实。南京市第一轮全员核酸采样排队很长,有人耐不住性子发脾气,一些志愿服务的女生会默默把委屈咽下去。
每天出门去核酸采样点报到,陈可辛都有种使命感:“天啦!我要出门干大事了,我要造福社会了!”然而,26日晚上回到家中的她,却发现“摊上大事”——所在楼栋被封闭了。
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消息,因发现确诊病例,自7月26日起,栖霞区迈皋桥街道和燕花苑12幢调整为中风险地区。当晚,对这一楼栋开始封闭管理,所有居民足不出户。陈可辛的爸妈回福建老家办事,一时无法回宁,姐弟俩便开始了14天的独立生活。
15岁的弟弟愉快地“放飞自我”,自由掌控手机,看起了动画片。陈可辛不得不为一日三餐发愁——社区每天花样翻新地送菜上门,她却无从下手。“把社区配菜的图发来,我来给你‘安排’。”班主任娄老师远程指导,迅速列出菜单:西兰花炒胡萝卜、丝瓜炒鸡蛋、蒜苗炒肉丝、萝卜鸡蛋汤,陈可辛做完菜拍图给老师“交作业”。“感觉味道还不错,但天天交作业有点累,后来就开始偷懒,没有给老师发图了。”
8月3日,社区工作人员送来一只处理好的整鸡。姐弟俩看那模样觉得怪“瘆人”的,可冰箱里实在塞不下了,只好找来垃圾袋套在鸡头上,鼓起勇气“咔嚓”一刀,手都在抖。陈可辛说,这是她最大的一次“冒险”,照着小红书App里的网友指南,加上土豆块做*焖鸡,煮了一个多小时,味道还挺好。
“今天我来做饭,给你当生日礼物吧。”8月7日,弟弟给了她一份“惊喜”——中午盖浇饭做成了炒饭,吃了两口吃不下了;晚餐端上一盘红烧鲫鱼,肉碎浆浓不像鱼了……
“这是我的17岁生日啊!”陈可辛的心情一度有点“丧”,后来想想,这个特别的经历值得铭记。本来,这个暑假她计划钢琴考级、请同学聚餐庆祝生日、去欢乐谷水世界玩……如今计划清零,收获了做“三菜一汤”的技能,以及一份独立生活的成就感。
每天下午3点多响起敲门声,姐弟俩知道,这是工作人员来核酸采样了,而且是鼻拭子。“长长的采样棒伸到鼻腔里,那种酸疼感难以形容。”陈可辛说,第一次采样时她忍不住掐自己大腿,鼻涕眼泪全下来了。
这14天的封闭时光里,有吐槽和心酸,也有忍耐和责任。因为做过志愿者,陈可辛更加理解社工的不容易。这些日子里,她没有点过一次外卖,就是因为不想麻烦社工爬楼。收到的两次快递,一份是妈妈下单的生日蛋糕,另一份是此前买的汉服到货了。
“希望疫情早点过去,这样我就可以穿上汉服、去老门东美美地拍照了。”陈可辛说。
“邻居确诊了,我很理解她”
“确诊病例就住我们单元,平时遇到都要聊会天的。”家住该楼栋1单元的宋阿姨仔细回忆,最近一段时间恰巧没和对方打过照面,感觉心定了一些。
“宋阿姨这家子,真不容易。”迈皋桥街社区*委书记王广辉说,宋阿姨今年60多岁了,和老伴都患有慢性病,家里还有一个卧床不起的老母亲,5岁的外孙女暑假来玩,4个人都被隔离了。
根据不断更新的防控要求,作为确诊患者同一单元的邻居,7月29日起要前往集中隔离点隔离。这让宋阿姨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我们肯定没法走啊!”
89岁的老母亲患有心衰、气管炎和骨质疏松,已卧床多年,时常需要吸氧,家里备了大小4个氧气瓶。“医生形容她的骨头就像个沙包,一摁就会凹下去。咳嗽都有可能骨折,肋骨之前断了好几根……”宋阿姨担心,老人上下楼随时可能出状况、有危险。针对这一特殊情况,迈皋桥街道紧急向栖霞区、南京市防疫指挥部逐级申请汇报。“特事特办,落实严格防疫措施,实行居家隔离。”深夜12点,社区来电给了准信,让她吃下一颗“定心丸”。
宋阿姨的大哥和小弟挂念老母亲的病情,每天视频电话;女儿女婿担心他们,几次想赶回来。“你们在外面把工作搞好,就是对我们最好的安慰。社区对我们很关照!”宋阿姨跟家人仔细分析,邻居确诊是轻症,很快就转阴了,他们在家做好自我防护就行。栖霞区相关部门之后公布信息,该病例所有密切接触者和次密接人员核酸检测都是阴性,这让小区居民都安心了。
这段时间,宋阿姨的注意力都在“一老一小”身上。给老母亲装上脉氧仪,床头还安了闹铃。“她不舒服时一摁,我就可以及时处理。如果是大喘气,就赶紧吸氧,心脏不舒服就吃速效救心丸。”
小外孙女的营养很重要,社区配送的肉、蛋、蔬菜很充足,每3天订一份鲜奶,只得麻烦社工跑腿了。孩子过完暑假就要上大班了,宋阿姨果断花元报了两门网课,一门阅读、一门逻辑思维。每节网课15分钟,看动画片学成语,小姑娘前天学了“坐井观天”,现在会说“对牛弹琴”。
老母亲情况平稳、小外孙女每天都有长进,宋阿姨说,这就是她忙忙碌碌的意义。到晚上10点多,她才会安心坐在沙发上,翻翻手机看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