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昨日举办“广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建设与资源收集保存、鉴评”项目验收及广东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展示活动。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刘耀光,中国农科院作物研究所李立会研究员,广州大学刘宝辉教授,华南师范大学阳成伟教授,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罗世孝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李就好教授等组成的验收专家组一致同意该项目通过验收。
晒出广东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
广东是国内开展种质资源库建设和研究利用最早的省份,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占全国15%左右。广东省委、省*府历来高度重视种业发展,特别是种质资源领域的基础性工作,通过加大财*资金投入,加强对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创新利用研究。年,“广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建设与资源收集保存、鉴评”项目获得省农业农村厅批准立项支持,投资万元,依托省农科院建设。历时三年多,该项目顺利完成全部建设内容和任务指标。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厅长顾幸伟表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种质资源是组成“芯片”的关键,是一个国家的关键性战略资源。广东目前已经形成了作物、畜禽、水产、微生物四大类的种质资源建设体系,广东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要以项目建设为基础,构建收集、鉴评、共享、创新全流程、全链条的育种创新体系,为农业科技创新和种业振兴提供强大动力。
当日,在省农科院白云基地金颖广场举办的广东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展及开放日活动晒出了广东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水稻、蔬菜、作物、岭南特色水果、花卉等近份优异特色资源实物和品种华丽亮相,包括由省农科院育成的、我国推广面积最大的籼稻品种“*华占”、我省播种面积最大的优质水稻品种“美香占2号”、引领广东红茶产业发展的“英红九号”、占领高端市场的“仙进奉”荔枝,以及大名鼎鼎的“铁柱冬瓜”“粤甜28号”甜玉米等等。
可容纳农作物种质资源40余万份
记者了解到,“广东省农作物种质资源库(圃)建设与资源收集保存、鉴评”项目建成了华南地区规模最大、系统最全的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极大地提升了广东种质资源安全保存能力,为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项目实施,依托省农科院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国家与省部级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圃)、原生境保护点、离体保护库和DNA库相结合的种质资源保护体系,可容纳不同类型的农作物种质资源40余万份、种质基因(DNA)样本50万份。
省农科院现拥有国家种质资源圃(分圃)6个、农业农村部种质资源圃3个、广东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中心库)1个、省市共建库(圃)11个。广东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库(中心库)是广东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的核心,通过项目实施进行升级改造后,库容量从原来的10万份提高至15万份。
目前,省农科院农作物种质资源保护体系累计保存农作物种质资源6.3万余份,涵盖多种农作物,占全省的70%以上,规模居华南地区首位。包括:水稻份、甘薯余份、玉米余份、花生份、蔬菜余份、香蕉余份、花卉份、荔枝余份、*皮份、桑树份、茶树份,等等。其中:荔枝、*皮、热带亚热带桑保存数量居世界首位;鲜食玉米、香蕉、番木瓜以及冬瓜、丝瓜等华南特色蔬菜资源保存数量为全国之最;甘薯、烟草等旱地作物资源保存数量为全国领先;野生稻和地方品种资源、茶树、柑橘、龙眼、菠萝、芒果资源的保存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煮着吃的香蕉
得益于关键性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发掘与利用,省农科院种业科技创新能力突出,在水稻、蔬菜、玉米、甘薯、花生、果树、茶叶、花卉、桑树等育种领域均作出了重大贡献。
据统计,“十三五”期间,省农科院育成通过审定品种个,获植物新品种权件,提供了广东省63.4%的农业主导品种。
通过项目实施,省农科院新选育出一批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的新品种,如填补我国香蕉粮食和加工用途品种空白的“美食蕉”、可在夏秋和冬季连续开花的“四季红墨兰”、甜度赶超巴厘菠萝的“粤甜菠萝”、有望打破国外樱桃番茄品种垄断的“粤科达”等。
据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副院长易干*介绍,和一般鲜吃的香蕉不同,“美食蕉”煮着吃才好吃。记者看到,这种香蕉几乎和人的小臂一样大小。以香蕉为主粮,能够拓展粮食种类,助力粮食安全。在科研团队努力下,现在香蕉保存期可达到天,采摘后存放两个月不烂,这意味着蕉农不必在七、八成熟是采摘,等到九成熟再采,风味更佳。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叶卡斯广州日报·新花城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