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鱼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丝瓜络祛风通络宝贝,疼痛时管大用,这5大
TUhjnbcbe - 2022/9/2 8:45:00

丝瓜络通经络.凉血祛风.性甘寒.化痰解*.(丝瓜络味甘性寒.入经络解热邪.热除则风去.络中津液不致结而为痰.变成肿*诸证.故云解*耳.)引用:《本草便读》丝瓜络

丝瓜络

《中药学》丝瓜络

辛、苦,平。归肝经。

祛风通络,止痛。

1.用于风湿痹痛

寻骨风功能祛风通络,适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可单味浸酒服或与桑枝、络石藤配伍应用。

2.用于胃痛,睪丸肿痛,跌打伤痛等症。

本品又具有止痛作用,用治胃痛可配海螵蛸、陈皮同用;用治睪丸肿痛可与鸡蛋同煮,饮汤食蛋;用治跌打伤痛可配透骨草等同用。

此外,本品内服还可用治癌肿,外用可治外伤出血等。

丝瓜络

寻骨风巡骨风(洗净,晒干,切碎用)

三钱至五钱,煎服。

丝瓜络:及葫芦科草本植物丝瓜老熟果实的网状纤维(维管束)。性味甘,平。归肺、胃、肝经。功能通利经络,适用于筋骨酸痛,胸胁疼痛,乳痈肿痛等症。一般用量一钱至三钱,煎服。

引用:《中药学》寻骨风(附:丝瓜络)

丝瓜络

《中国药典》:丝瓜络

本品为丝状维管束交织而成,多呈长棱形或长圆筒形,略弯曲,长30~70cm,直径7~10cm。表面淡*白色。体轻,质韧,有弹性,不能折断。横切面可见子房3室,呈空洞状。气微,味淡。

除去残留种子及外皮,切段。

甘,平。

归肺、胃、肝经。

通络,活血,祛风。用于痹痛拘挛,胸胁胀痛,乳汁不通。

4.5~9g。

置干燥处。

《中国药典》

丝瓜络

《中药大辞典》:丝瓜络

甘,平。

①《本草便读》:味甘,性寒。

②《南宁市药物志》:甘,平,无*。

通经活络,清热化痰。治胸胁疼痛,腹痛,腰痛,睾丸肿痛,肺热痰咳,妇女经闭,乳汁不通,痈肿,痔漏。炭:能止血。治便血、血崩。

①《医林纂要》:凉血渗血,通经络,托痘*。

②《本草再新》:通经络,和血脉,化痰顺气。

③《分类草药性》:治乳肿疼痛,火煅存性冲酒服。研末调香油涂汤火伤。

④《现代实用中药》:通乳汁,发痘疮。治痈疽不敛。作黑烧内服,治肠出血,赤痢,子宫出血,睾丸炎肿,痔疮流血等。

⑤《陆川本草》:凉血解*,利水去湿。治肺热痪咳,热病谵妄,心热烦躁,手足抽搐。

内服:煎汤,1.5~3钱;或烧存性研末。外用:煅存性研末调敷。

《中药大辞典》

丝瓜

《中华本草》:丝瓜络

味苦;性凉;

归肺;肝;胃经

通经活络;解*消肿。主胸胁疼痛;风湿痹痛,经脉拘挛,乳汁不通,肺势咳嗽,痈前程疮*,他痈。

内服:煎汤,5-15g;或烧存性研末,每次1.5-3g。外用:适量,煅存性研末调敷。

1.《本草便读》:丝瓜络,入经络,解邪热。热除则风去,络中津液不致结合而为痰,变成肿*诸症,故云解*耳。

2.《医林纂要》:凉血渗血,通经络,托痘*。

3.《本草再新》:通经络,和血脉,化痰顺气。

4.《分类草药性》:治乳肿疼痛,火煅存性冲酒服。研末调香油涂汤火伤。

5.《现代实用中药》:通乳汁,发痘疮。治痈疽不敛。作黑烧内服,治肠出血,赤痢,子宫出血,睾丸炎肿,痔疮流血等。

6.《陆川本草》:凉血解*,利水去湿。治肺热痰咳,热病谵妄,心热烦躁,手足抽搐。

《中华本草》

1
查看完整版本: 丝瓜络祛风通络宝贝,疼痛时管大用,这5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