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天
秋霜造就菊城花不尽风流写晚霞
信手拈来无意句天生韵味入千家
叶?落?知?秋
案列背景
秋天是丰收的季节,是花草树木变换的季节。小朋友的周围都在悄悄发生着变化,为了让幼儿更进一步的认识秋天,了解秋天的主要特征,秋天的气候、植物的变化、秋天美丽的景色以及秋天丰收的水果、粮食等。为此设计第二周教学主题为《丰收的秋天》。
在主题教学下语言活动《秋天的果实》幼儿了解了秋天是收获的季节并懂得果实的来之不易,爱惜粮食;社会活动《丰收秋天》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体验丰收的快乐;美术活动幼儿运用身边的农作物,通过粘贴、涂色的形式完成丰收的场景,体现明显的季节特征。当然幼儿的成长离不开环境,环境对幼儿的发展是极其深远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孟母三迁”就是强调环境对人的培养作用,所以在主题教学下不仅要有相应的教学活动还需要我们为幼儿创设更多更贴切的环境,让幼儿在有限的环境中体验无限的秋天丰收的乐趣。
案例情况
《丰收的秋天》——切身体验丰收。
首先我们摘收了上学期和孩子们共同种下的葫芦。在摘收之前我带领孩子们先参观了一遍学校的种植区。孩子们带着纸和笔边观察边记录。
我们葫芦的隔壁是大三班种植的丝瓜。当我问起来:“丝瓜和葫芦的生长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班上的孩子争先恐后的说着自己的看法,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的大致都说的是:“它们都需要架子,蔓顺着秧架一天天向上生长。”就在孩子们说完话音渐弱的时候我发现我们班一个平时比较内向和胆小的男孩子一脸不高兴的嘴里还念叨着什么,我喊到了他的名字:“何嘉文!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吗?”他脸一下子通红的紧张说道:“它们的叶子也不一样呀!”当时我内心激动了一下也惊了一下。随后大多孩子们又说道:“还真的是呀,它们的叶子虽然长得像但是丝瓜的叶子是尖的葫芦的叶子是圆的。”我赶紧给予了何嘉文小朋友表扬和鼓励。观察完后孩子们进行了葫芦写生。
紧接着我们就拿起了竹簸箕开始收葫芦咯!
葫芦有大有小,在收的过程中老师没有参与,拿着相机忙着记录孩子美好的瞬间,在拍视频的过程中我发现我们班一个女孩子拿着一个还没有小拇指大的葫芦轻轻的放下,还给盖上了树叶,嘴里喃喃的说道:“快盖上,你太小了小心受凉。”
《丰收的秋天》——打造丰收自然角
丰收自然角就是打算用秋天的农作物打造一个微景观,近一周孩子们都在老家收集了各种成熟的农作物.
但是如何让打造自然角成为孩子自己喜欢的活动,管理自然角一直是一件让我欢喜让我忧的事情。如何让孩子们带来的农作物互动起来,我们利用周二下午畅游日的时间举行了一场农作物茶话会活动,我要求每个孩子成为小小解说员讲解自己所带的东西并说一说可以延伸打造成什么样的景观。
然后其他小朋友在听得同时也可以想想什么和什么可以结合起来做一个景观。孩子们讲解的都很好尤其是在农作物的认识上,孩子们拿来的种类很多,也拓展了认识。在打造景观方面就孩子们也是各显神通。有说:“玉米盖房,辣椒糊房顶,核桃做窗户”还有:“南瓜画人脸,用辣椒串起来做灯的”……
案例分析
观察葫芦的丝瓜不同时何嘉文小朋友的回答让我激动的是终于有人观察出了这一点不同,因为丝瓜和葫芦的叶子大小相似就是有尖和无尖的区别,不仔细观察很难发现。让我惊的是我没想到是平时不爱说话的小朋友观察出来的。他表现一直很稳定,性格内向,上课提问很少主动回答问题,有时候老师叫起来回答也是小脸通红紧张快速的说完。作为老师在他主动大声的说出不同时,我立马回应了他给了正向鼓励夸他的小眼睛真亮真厉害,这才看他紧张的笑脸慢慢放松下来并和旁边的下朋友做*脸笑了。我感觉他还是缺乏自信和肯定,培养自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之后我发现他开始慢慢举手主动回答问题了。看着他点滴的进步,我无比的欣慰,相信每一次他的成功回答会给他带来不一样的心理体验。
孩子给最小的葫芦盖上被子,是因为3-6岁的孩子处于前运算阶段,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泛灵论”孩子们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是活的。
打造自然角让我喜又让我忧,喜得是家长非常支持,听说要打造自然角家长们积极配合周末带孩子回老家不仅带来了农作物还有装农作物的缸、罐等容器;让我忧的是管理自然角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所以这一次从开始我把机会就给了孩子们分组让他们自己介绍自己打造自己摆放,如果有其他老师来看得话,孩子们自己介绍解说。我发现老师放开手让孩子们自己当小主人时更好管理班级,也有利于师幼关系的发展,更是锻炼了孩子的表达,发挥了孩子们的想象力。
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是幼儿从知识层面到实践过程的一个提升转变,生态化教学轻松愉悦的环境更容易让孩子表达。更充分发挥了丰收的秋天这一主题活动,从而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END
/扫码了解
更多精彩内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