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写的养鱼文章,尽量浅显,但是整合了20年来的经验,名词解释不讲,更多的是看似简单但有更深道理的东西,是多年的积累,希望新手学习,老手受教。
文章说了水对于鱼的至关重要性。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想养一缸好鱼,必然就是养一缸好水。文章发布后很多鱼友回复,说我不换水,或者直接自来水,那鱼也活得好好的。我讲的是普遍原理,不针对个案,鳄大我费劲写百家号,不是教你们怎么让鱼苟且活着,而是怎么让鱼“出状态”。观赏鱼观赏鱼,养鱼就是为了观赏的,是不是养的越漂亮越好呢?只有水好了,鱼才有更好的状态,体色更艳丽,游姿更加有观赏性,更让人赏心悦目。抬杠的朋友,你如果按我说的去做,把水再养的好一点,我想信你的鱼会漂亮得出乎你的意料,你就再也不会说这些话了,不信试试?
那么怎样把水养好呢?我们先说说什么叫“好水”,“好水”的标准是什么?
养鱼“好水”的标准
很多新手会认为,水好不好,就是看“水清不清”。大错特错。我只能先告诉你,好水一定是清的,但清水不一定是好水,甚至有可能是毒水。
影响淡水鱼生长和存活的水质指标有几个:温度,酸碱度(PH值),硬度,氨氮浓度,亚硝酸浓度。
温度:所有观赏鱼都是从野生鱼驯化繁殖过来的,万变不离其宗,依然会保留原生地的习性。比如原产地在温带的鱼(金鱼,锦鲤),就可以忍受从5—30°C的温度变化;而原产地在热带的鱼,温度低于20°C就会有生命危险。所以了解每一种鱼适合生长的温度,并提供最合适的是非常必要的。
酸碱度、硬度:名词解释我就不讲了。同温度一样,观赏鱼原生地的水质,酸碱度、硬度都是不同的,与这个值差异过大,就养不好鱼。比如原产地在南美、东南亚的鱼(常见的灯鱼等大部分热带鱼都是产自这两个地区),喜欢弱酸性的软水;而产地在非洲三大湖的慈鲷(三湖慈鲷),却喜欢碱性的硬水。酸碱度、硬度不匹配,不仅鱼的状态会不好,而且也很难繁殖。说到这很多朋友又要抬杠了,比如七彩用碱水也能养,甚至还有繁殖成功的,我告诉你,经过多年的人工繁殖,很多观赏鱼已经可以适应全中国各地的水质保证不死,但原始基因是改变不了的,要想养的更好,就要尽可能的复原原生地的水环境。
氨氮浓度、亚硝酸浓度:这两个指标我也不做名词解释了,不懂的百度“氮循环”就明白了。鱼排出的废物、残留的食物等腐烂分解产生氨,氨溶解在水中就是氨水,也叫阿摩尼亚,具有很高的毒性。之所以新手养鱼经常死,就是因为不会换水,不会建立有效的过滤系统,水中氨的含量过高造成鱼氨中毒死掉了。氨进一步分解会氧化成亚硝酸,也是有一定的毒性。只有亚硝酸被硝化细菌进一步氧化成硝酸盐,才基本没有毒性。所以毋庸置疑,“好水”的指标之一,就是氨、亚硝酸这两个指标都趋近于0。
水质合适,毒素为0的才是好水怎样培养出养鱼的“好水”
要想让鱼缸里的水好,只有两个办法。
第一种方法:不断大量的换水。只依靠换水来维持水质的优良是可行的,但需要你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很多鱼店缸里只摆一只水妖精,没有任何过滤装置,其实就是靠换水维持的。因为鱼店是交易场所,讲究坪效比,省掉滤材的空间可以多放鱼、多赚钱,减少热量损耗,节省电费开支。鱼店的一个基本工作流程就是每天给各鱼缸换水,保持水质的清新。此外,一些对水质要求比较高的观赏鱼,比如七彩,在繁殖的时候必须靠大量换水来刺激其繁殖。
换水的方法虽然简单有效,但一般人很难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在这方面。养鱼是个休闲,当然要越轻松越好,所以人们一直在追求如何少换水的方法。这就是鱼缸过滤器的产生。
第二种方法:建立一个强大的过滤系统。一切科技的进步都是懒人发明的。比如汽车,遥控器,电梯。。。鱼缸过滤器也是一样。鱼缸过滤器不仅要过滤掉水中的杂物,还要能够分解水中有毒的氨和亚硝酸。这里面的学问就太多了,涉及物理、生化、电子,单就鱼缸过滤系统,我完全都可以写一本书。大多数人以为鱼缸的过滤器就是过滤一下鱼便便的,很多人都不知道它其实也是个细菌培养平台,无数细菌在里面工作着,分解水中的有毒物质。所以很多新手以“水清不清”来判断水质的好坏是完全错误的。自来水如果不经晾晒,里面饱含余氯;如果只有物理过滤而缺少细菌的培养,水中氨的含量过高,这些水即使再清澈,也是一缸毒水。
有了强大的过滤就不用换水了吗?不是。鱼缸毕竟比不了大自然的生态系统,即使过滤再强大,日积月累,有毒物质还在不断的增加。包括氮循环最终的结果——硝酸盐,虽然看似无害,但浓度到了一定程度也是有毒的。所以最终还是要换水来解决。再好的过滤,也建议每周换四分之一的水,保持优质的水质。
关于过滤系统,我要在后面发很多文章来教大家。
培养好水是养鱼的关键怎样知道鱼缸里的水好不好?
既然大家知道了什么是好水,怎样培养好水,那怎么知道自己鱼缸的水好不好呢?
有经验的鱼友是用眼睛看的。有句话说“水至清则无鱼”,这句话同样适用于养鱼。只有缸内的微生物生物群落达到平衡的时候,水中有毒物质才会被快速分解,鱼才活的好。所以养鱼实际是养了一缸微生物,包括藻类,以及一些肉眼看不见的细菌。这些如果生物生长的好,水就不是那种完全透明的清水了,而是微微发黄,有点琥珀色,但仍然很清澈,而且闻起来没什么味道,这样的水就是好水。所以很多老鱼友通过看鱼缸的水色来判断水养的好不好,追求一缸“琥珀色”的水,而不是所谓的“空气缸”。
而水养的不好,微生物大量死亡,水会呈白蒙蒙的状态,像起雾了一样,这说明水中的生态环境恶化,有毒物质无法得到分解,在不断累积。如果不改进过滤系统或及时换水,鱼很快就会挂掉。很多新手不懂困水,直接把自来水放进去,自来水中的余氯毒杀了原有的微生物群落,造成微生物大量死亡,毒素无法分解,恶性循环,鱼因氯中毒、氨中毒而死。
当然,这些凭肉眼、经验,都不如科学测定来的准确。现在用于水质测定的水族用品有很多,测定温度可以用温度计,测定PH值可以用PH试纸或者试笔。硬度、氨氮、亚硝酸这个目前还只能用测试液。关于水质测试的工具器材,我在后面的文章里专门给大家介绍。
要想养好观赏鱼,测试水质非常必要总结一下,只有合适的温度、酸碱度、硬度,水中氨氮和亚硝酸的含量很低甚至为0,这样的水才是最好的水,才会让鱼最健康,色彩最艳丽,游姿最优雅,观赏性最佳。所以大家养鱼的时候,要把90%的精力放在养水上。
而养水的关键当然是建立一个强大的过滤系统,这个系统如何建立?鳄大将在后面的文章里告诉大家。
我会把20多年的养鱼经验,系统性的给大家梳理,用浅显易懂的方式让大家提高。请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