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鱼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从养虫到种烟农业经济史视野下近代凉山彝族
TUhjnbcbe - 2021/9/23 3:19:00

凉山地区在前近代时期是脱离国家治理的边缘地带,养殖白蜡虫促成了若水流域与岷江流域之间的联结。民国时期,在外部力量的介入下,凉山开始种植鸦片,并取代了早期的白蜡虫经济产业。这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凉山地区的近代化进程,却又因*治制度的落后与鸦片经济的畸形,在保守与变革的双方力量拉扯中造成了不同文化折叠在一起的畸形重构。

白蜡虫;鸦片;社会重构

凉山地区位于四川和云南(民国时期为四川、云南和西康省)的交界处,是彝族聚居的核心区域。这里群山围绕,地势险要,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交错其中,高山峡谷成为凉山和其他地区的天然界线,两边的原住民极少来往。解放前,西昌与云南、蜀地只有一条联系外界的通道,即“蜀—身*道”,也称西南丝绸之路,自成都经“灵关道”“朱提道”“夜郎道”三路进入云南,在楚雄汇合,并入“博南古道”,越澜沧江,经“永昌道”“腾冲道”,从德宏进入缅甸、印度。但这条丝绸之路对于凉山腹心地区,如美姑、越西、甘洛等地,并没有产生多少影响,这就必然会给腹心地区带来相对的独立性,历史上中央*权无法在此伸展,即便滇黔彝族对这个区域社会的影响也相对较少。在现代交通工具出现以前,这种地理障碍几乎难以克服。

明清两朝曾屡次推行“改土归流”*策,有组织、有计划地向彝区组织*事移民活动,企图用武力改变凉山奴隶制发展的轨道,此举加强了王朝对凉山交通干线地区的经营,但凉山腹心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规律并未为武力所改变。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已变为地主的黑彝仍保持了许多领主制的剥削形式。

进入了近代后,凉山地区开始发生社会变迁,而这种变化与当地的农业经济结构不无关系。养殖白蜡虫和种植鸦片是近代凉山最重要的经济活动,它们的重要性已引发了不少学者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养虫到种烟农业经济史视野下近代凉山彝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