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东方
入冬以来气温最低的一天终于到来了。
这一天在世界上不少地方都是节日,在本地也是寒流过后将天地彻底洗净的澄澈。没有叶子的树枝树干在碧蓝的天空背景之下,天更蓝,树枝也更青白或者明黄。一些名贵的树种周围搭起了棚子,棚子三面都有厚厚的蒙布,只有向阳背风的南面是不封闭的。人们都躲在有暖气的房间里,一向人流如织的广场破例一片空旷。
在这空旷的地面之下,超市里却是一片热闹。
去过国内外、省内外很多超市,但是想一想,不论是哪里似乎也都还没有这个超市这么商品齐全,人气鼎盛。到了任何一个其他超市都会不由自主地与这个超市对比,都觉着总还是有些地方不及这里!尤其是食品区,大量现做现卖的食物完全是一副居民食堂的阵势,绝非那些只卖包装好的冷凉商品的超市所能比。在这样晴朗固然是晴朗,但是寒冷也更是寒冷的日子里,想象着那些热气腾腾的食品,走到地下超市去,就几乎是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选择了。
与往常不一样的是,门口厚重的条状皮门帘边的玻璃上贴着醒目的告示:警惕掀帘扒手,意思就是小心趁你掀帘的那一瞬间下手掏兜的贼。在这些警示旁边赫然还有一男一女两个扒手的照片复印件,两个人虽然性别不同,但是拥有完全一样的嘴型。
小心地掀开门帘进去,出示了健康码测温之后就进入到了超市里气温很高,人气更高的气氛中去了。在超市购物区之外的饮食区,几乎每一张桌子边上都坐着食客,大人孩子在购物之余很方便地在这里吃上一顿,或者就是专门来此聚餐的年轻人也比比皆是。麻辣烫火锅和各种小吃看上去都是标准化制作,有着自己的鲜明的店名和铺标,桌椅造型简洁而现代,环境热烈而优雅。
使用这样俗不可耐的词组实在是因为我自己也觉着在这样的环境里吃一顿饭,不仅是填饱肚子,还是一种环境享受。装修的环境,人气的环境,大家凑在一起像是过节一样的环境。
世界上很多重要的节日,不管以什么名义出之,大多都在冬天,都在户外不宜的时候。无他,因为人们要在被气温逼退的日子里重燃生机。这样的生机现在在这个超市里就正在满满地上演,这就是节日的气氛,就是节日本身。
以这样的心态继续走进超市,就很愉快。
在糕点区,掀开盖子自己用小铲子往塑料袋里装了点江米条儿,哦,商品名叫做雪花条儿。大约是因为江米条儿上有星星点点的白糖粒儿,白糖粒儿很均匀地黏在粗细一样的酱色江米条儿上,像是下了一层雪。江米条儿,雪花条儿是我作为一个成年人对童年美食一直延续下来的爱从未断绝的一种,任何时候看见了都想吃,没有因为年长以后口舌迟钝与社会性的烦恼增加而稍有放弃。当然吃多了对身体是不好的,所以只买一点点儿。就是这一点点,就能给整个超市购物带来最基础的愉悦。
在主食制作区,横幅上写着莜面饺子。看着摆在柜台上的塑料袋问,里面是饺子?
不是,是莜面。
是莜面包的饺子?
不,是莜面,饺子是另外的,白面的,这是把两种写一起了。莜面不能包饺子,做成莜面卷儿,只能就了卤吃。一包十块钱两包十五,来两包吧,吃不了可以速冻,什么时候想吃什么一加热就吃现成的!
莜麦是高寒地区只能种一季庄稼的地方的物产,像是麦子不是麦子,麦子是细粮,莜麦是粗粮,却有麦子所没有的健康属性。这样精致化制作的莜麦卷儿,在城市超市的柜台上更是有了一层方便食品的光环。
面食柜台对面是另一家家常食品制作的柜台,做好的鲅鱼一条一条整齐地摆放着,鱼的原色基本上已经被作料的颜色所覆盖,让人看着很有食欲。有意思的是与鲅鱼并排摆在一起的居然是一种咸菜,而且价格不菲,几乎达到了鲅鱼的一半。
所有高蛋白的食品里我还是爱吃鱼,买了现场制作好的鲅鱼又去罐头区买了瓦罐带鱼,作为早餐的小菜儿它可比咸菜健康多了。瓦罐带鱼的作料可以不同,相同的是要在陶制的锅具里炖上相当长的时间,使带鱼汤汁收敛,入味儿,刺儿酥……有意思的是,所有的瓦罐带鱼,不管是什么厂家和品牌,其包装都会不约而同地采用规制一样的敞口瓶,好像这个瓶子就是瓦罐一般,瓶子盖上还一定要包上一张红纸!这张红纸增加了商品的乡风乡俗气息,从而更能获得顾客的信任。
拉着购物筐在超市里这样走走停停,看看这个看看那个,完全没有以前因为走在琳琅满目的商品架前的习惯性头晕目眩,甚至是很怡然,很享受这样的闲逛。结账出来的时候还在一个个站满了食客的一米宽的小摊位前分辨了一下,卖的到底都是什么:香肠、肉串、烤串、豆腐串、糖葫芦……每一个举着吃得满嘴都是颜色的大人孩子,都沉浸在与节日无异的阖家幸福状态中。
回到地面上,还在台阶上,没有掀开门帘,冷森森的气温就已经席卷而至。外面阳光灿烂,寒气逼人,在完全没有雾霾、洒满阳光的纯净里,人人都快步疾走,被低低的温度追着跑。
这是这一年最后一个周六,这是疫情中的又一个寒冬,这是人要努力自己找到自己的幸福的又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