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仁寿有位汪麻雀儿,他把乡情绘成一幅幅 [复制链接]

1#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文铭权)眉山市仁寿县,古称陵州。作为四川第一人口大县和农业大县,其农业地位历来在川内举足轻重。这里也是诞生传奇英雄和艺术大师的一片热土,被毛泽东同志誉为“伟哉虞公千古一人”的南宋名相虞允文,以及近代国画巨匠石鲁、冯建吴兄弟等,均生于斯长于斯。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年新春,就在这20字小诗一夜之间感动了亿万中国人之际,记者慕名前往仁寿县城,去拜访一位在眉山、在四川卓有声望、以工笔见长的花鸟画家。

执着的乡间“麻雀儿”

“找‘汪麻雀儿’索?我们仁寿人都晓得他!就在前面路口左拐县青少年宫里头!”2月22日,农历正月初七。经过一位路过的大爷引路,记者走进位于仁寿县青少年宫内汪晋权画室。

“要注意画中线条之间的变化关系,才能准确表达所画对象的特征和精神。”汪晋权正在为几名学生指导习作。教室前端的墙上,挂着他刚刚参加眉山国画院迎春中国画作品展的参展作品《乡趣》:一只麻雀站在农家竹子搭建的丝瓜架上,张望着青翠欲滴的丝瓜叶子中隐隐显现的几根丝瓜,以及一朵朵鲜艳的丝瓜花……果然乡趣十足!

生于年的汪晋权,为张大千再传弟子,从事中国画研究、创作近40年,现为四川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眉山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

但再多头衔,都没有“汪麻雀儿”这一个响亮。

“因我画花鸟,尤喜画鸟的原因,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开始有圈内个别同行这样叫我。”汪晋权说。在眉山,流传着一个关于“汪麻雀儿”的故事:大概在年左右,某次全市文化系统开大会,时任眉山市委一主要领导在会场上点名,“汪晋权来了没有?你的麻雀画得好,不愧叫‘汪麻雀儿’!”从此“汪麻雀儿”声名鹊起,在仁寿几乎家喻户晓。

#SplitPageHere#

汪晋权给自己取了一个别号,叫“田夫”。他说他是一位农民的儿子,是一位农民出生的笔耕者,一位从田野里飞出的麻雀。

年,他从仁寿县钟祥高中毕业后,便回到家乡始建乡河溪村5队务农,先后担任生产队长、村委会主任。“我那时人勤快,三下两下把活路做完,就跑回家去画画。”虽然汪晋权家有六兄妹,家境贫困,但酷爱画画的他总是挤攒出钱,去购买画笔、画纸等。为此没少受到父母的责骂和乡亲们的误解,甚至白眼。

年,汪晋权参加仁寿县文化馆举办的美术培训。第二年,作为仁寿县美术骨干,参加乐山地区的美术培训。年,仍在农村务农的他,作为唯一一位“在岗”农民,他参加了乐山地区文化局主办的长达一年的美术培训班学习,从审美认知和技术理论着手,系统学习中国画技法。他先后拜张大千弟子王永年、龙国屏为师,并得到四川画坛名家万一宾、李方惠夫妇,四川大学艺术学院教授、著名画家段七丁等众多先生指教,画技日益精进。

那时身处农村的汪晋权,毎天与乡村自然生活在一起,对自然界中各物种的物理物态、尤其是各种鸟儿的嬉戏飞鸣动态变化,有更多机会深入接触观察,为他今后绘画方向一一花鸟画的选定,和他在画面中对图式对象的获取、所画麻雀情感动态等的奠定,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他的花鸟画里:所画对象合理有趣,趣中有情。

年,是汪晋权绘画生涯的一个重要节点。他所创作的国画《我也要去》,有幸入选全省建*60周年美术作品展。而当时整个乐山地区只有7幅作品送展。“我画了一位母亲手拿镰刀,提着水罐,一个小女孩背着篮子,母女俩一同到地里收获。主要想表现农村土地承包到户后,农民的喜悦之情。这实际上是我自己农村生活的真实体验。”多少年后,汪晋权仍对绘画内容记忆犹新。

从此,主攻工笔花鸟画的汪晋权创作一发不可收拾——

年,作品《松鹰图》获全国农民画展优秀奖;

年,作品《清气满乾坤》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美术展;

年,作品《雀竹图》入选文化部主办的全国美术作品展;

年,作品《松鹰图》作为国礼赠送美国加州*府;

年,作品《秋色难染冰雪肌》入选中国第六届花鸟画展……

坚守与付出,让汪晋权这位仁寿乡间飞出的“麻雀儿”,一次次“飞”进高雅的中国画艺术殿堂,并大放异彩。如今,他的美术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专业美术作品展览并获奖,全国多家报刊发表作品上百幅,出版多本个人画集和合集。

#SplitPageHere#

宣纸上的《荷塘月色》唤得“满园芬芳”

“他是最接地气的一位眉山籍画家!”庄朝华等不少眉山画家对汪晋权表示钦佩。

汪晋权的中国画尤其是工笔花鸟画艺术,也引起了包括原乐山师院美术学院院长李开能在内的不少美术评论家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