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01视频预习#
课文朗读(微课)
#01.1#
识字教学(微课)
#01.2#
基础知识(自读)
创意诗文动画点图片直达村居咏柳
诗(古诗诗歌)
村(山村村庄)
童(童年儿童)
绿(碧绿绿色)
碧(碧绿碧血丹心)
妆(化妆妆扮)
丝(丝巾丝瓜)
剪(剪刀剪破)
散:爸爸写完散(sǎn)文后,就去公园散(sàn)步了。
似?像归来?回来
早—晚忙一闲
垂下一抬起
关于春天的词语
春暖花开万紫千红
莺歌燕舞含苞待放
鸟语花香生机勃勃
认识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
碧玉新叶
《咏柳》这首诗就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柳树的新叶比作碧玉,把柳枝比作绿丝绦,把二月春风比作剪刀,这样突出了柳树的美。我们在写比喻句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注意比喻的事物一定要合乎情理。
纸鸢和风筝的关系
纸鸢指的是风筝。现在我国有些地方还称风筝为“纸鸢"。
相传,风筝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它是用木板或竹片做成的,主要用于*事,称之为“木鸢”。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后,坊间才开始用纸做风筝,称为“纸鸢”。
后来,因为有人在上面加了竹笛,风一吹,就发出像古筝那样的声音,于是就有了“风筝”的叫法。大概到了宋朝,放风筝已经是一项民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并一直延续至今。
#01.3#
预习卡(可下载)
#01.4#
●
●
●
#02名家教学视频#
名家课堂(微课)
#02.1#
课文理解(自读)
村居
村居
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点击上方绿标听朗读
高鼎:清代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杭州)人。著有《拙吾诗稿》等。
“村居"的意思是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小诗。
轻拂堤岸。
沉醉,陶醉。
春天空气中淡淡的雾霭。
放学。
风筝。
早春二月,小草自由地生长,*莺在天上纵情飞舞。杨柳的枝条在春风中轻轻拂扫着堤岸,似乎都陶醉在这浓浓的春烟里了。乡间的小孩子们放学后早早地回来了,他们正趁着这和煦的春风放风筝呢!
这首诗写了诗人居住在农村时亲眼看到的景象,充满了生活情趣。诗人采用了动静结合的方法,将早春二月的勃勃生机展露无遗。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
咏柳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点击上方绿标听朗读
贺知章(-约):唐代诗人。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越州永兴(今浙江杭州萧山区西)人。与张旭(xù)、包融(róng)、张若虚合称“吴中四士”。他的诗现存二十首,其中《回乡偶书》《咏柳》广为传诵。
“咏”是赞美、歌颂的意思。“咏柳"即赞美柳树。这是一首咏物诗。
装饰,打扮。
柳树枝条多。
丝线编成的带子。这里形容随风飘拂的柳枝。丝,丝线。绦,用丝编成的带子,常用来装饰衣服。
又细又嫩的叶子。
好像。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纤细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细长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呢?原来二月的春风就是一把神奇的剪刀。
这首诗的结构独具匠心,诗的前两句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描绘了静态中的柳树,使人感受到柳树内在的生命力;后两句描绘柳叶,既赞美了柳叶,又歌颂了带来绿色的春天,用语自然流畅,十分贴切,使这两句诗成为名句。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抒发了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之情。
《咏柳》通过对早春二月柳树的描写,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
#02.2#
课文背后的故事
#02.3#
●
●
●
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