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八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押题卷及参考答案 [复制链接]

1#
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期末试题(时间:分钟总分:分)一、书写(4分)本题根据卷面书写情况评分。请你在答题时努力做到书写正确、工整。二、积累(20分)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4分)在宁静的午后,捧一杯香茗,执一本书。以最舒适的姿态蜷缩于时光中,在淡淡的茶香里漫步于字里行间,时而穿过时光suì道倾听先贤的哲语,时而飞跃江河山川聆听大师的教huì,我想,纯粹的阅读也许就是一种欲说还休的状态吧。有体味,有欣赏,有叹息,也有微笑。归结起来,是精神之浩翰河流的渐行渐远。可谓,远世间杂芜,近天籁宁静,吸人生之氧,吐秽浊之气,风雅尽在读书时。(1)加点字“蜷”的正确读音是()(1分)A.quánB.juǎn(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2分)①suì________②huì________(3)找出文中的一个错别字,并改正。(1分)________改为________2.古诗文名句积累。(10分)(1)漂泊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同学们搜集了相关诗句并展开了赏读活动。下面是赏读对话,请你一起参与,把对话补充完整。(8分)我今漂泊等鸿雁,江南江北无常栖。——苏轼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杜甫关门不锁寒溪水,一夜潺湲送客愁。——李涉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李勒小文:苏轼“鸿雁”之喻,让我想到《使至塞上》中“征蓬出汉塞,①______________”两句,远行之人的迷茫由此可见。小涵:《野望》中有异曲同工之句,“②__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写动物有归处,诗人却徘徊无依。小文:我也发现李涉这两句诗有《渡荆门送别》中“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影子,遭遇相同,会有不谋而合之言啊。小涵:漂泊无依的诗人也总会不约而同地抒发思乡之语,如李觏于落日时分望尽天涯之语,也如崔颢《*鹤楼》一诗中“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言。小文:说到思乡,古诗词中这类诗句可就更多了,比如“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用典是古诗文常用的手法,下列选项中运用典故的两项是()(2分)A.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B.报君*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李贺《雁门太守行》)C.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李清照《渔家傲》)D.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文言词语。(4分)(1)沿溯阻绝________(2)窥谷忘反________(3)寒暑易节________(4)上自劳*________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2分)A.律诗要求全诗通押一个韵,限平声韵。B.“烽火连三月”中的“烽火”借指战事。C.“曾不若孀妻弱子”中的“弱子”指体弱多病的孩子。D.“误入藕花深处”的“藕花”就是荷花,菡萏是荷花的别称。三、阅读(50分)(一)名著阅读(8分)5.按要求完成题目。(5分)(1)下面是对《红星照耀中国》中三位红*领袖的评价。请结合阅读体验,指出匹配不当的一项(填序号),并在横线上写出正确的评价对象。A.彭德怀-他是一个统帅大*却不失活泼天真的人,是一个率真的大滑稽家。B.徐海东-他是一个有着远见卓识的*事家和*治战略家,也是一个接地气的“辣粉”。C.周恩来--他是一个行动同知识和信仰完全一致的知识分子,一个书生出身的造反者。我选(),正确的评价对象是_____________。(2)结合,联系《红星照耀中国》中的相关内容,谈谈母亲所教授的“革命意志”在朱德身上是如何体现的。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与困难做斗争的经验……我应该感谢母亲,她教给我生产的知识和革命的意志,鼓励我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我一天比一天更加认识:只有这种知识,这种意志,才是世界上最可宝贵的财产。(朱德《回忆我的母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班级读书会按照“科技之光”“昆虫之声”“环保之窗”“友谊之花”等主题对所读名著进行分类。请你根据内容对《星星离我们有多远》或《寂静的春天》进行归类,并说明理由。(3分)我把《________》归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3分)厨师的书法周华诚老余炖的汤瓶鸡,一绝。我千里迢迢从北京过来,一定要赶到小饭店去吃个汤瓶鸡。老余的小饭店在大山深处,国道边上,一路七弯八绕,才能在小饭店里吃上一顿。放下筷子,却是深深的满足:道道菜都好吃!小饭店开了三十年,如今已成风景。饭店老板兼首席大厨老余,是风景中的风景。老余技艺满身,会做莱还能聊天。会做菜不稀奇,一介大厨,没有几手绝活,怎么行?没有推陈出新的功夫,怎么在饮食丛林里屹立不倒?所以作为大厨,手中一柄铁勺,那是安身立命的武器,舞得天花乱坠,舞出一朵花来,也不是什么过分的事,吃饭工具而已。但能聊天,就不一样了。老余聊天,并非瞎扯。老余聊天,是海聊,神聊,就如说书一般,娓娓道来,使人如沐春风,如浴温泉,一席终了,宾主尽欢,来者神清气爽,依依拱手作别。老余有如此功力,那是因为:一,老余有聊天的天赋;二,老余肚里有故事。有时候,你真说不好那些食客来到这里,到底是为了吃老余做的汤瓶鸡呢,还是为了听老余讲故事。但老余最好的本事,乃在书法。四十年前,老余还是小余,小余还是村庄里小学校的代课老师,小余老师在教孩子们识字的时候,认识到把字写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于是他开始学写字。后来,他出了门,打工谋生,不得不把手中的毛笔也放下了。一人一瓶啤酒,我和当年的小余、现在的老余,面对面坐着聊天。老余说,他这家小饭店,其实不只是家小饭店。怎么说呢,老余年从外地回到老家,跟妻子一道,在镇上开了一家饭店,名曰“春燕”——春天的燕子飞回来了。就此,老余开启了他作为一名厨师的生涯。从此以后,锅碗瓢盆,油盐酱醋,老余的日子充满了人间的烟火,充满了扎实的幸福。几年之后,小饭店挪了地方,转移到百步远的一幢小木屋。老余又把饭店的名字改为“途中”,一直用到现在。我问老余,“途中”何谓?老余答曰,活着活着,越来越明白,人生永远是在半道上。比方说吧,我老余菜烧得好,方圆百里,大家都知道我老余厨艺不错,这就到顶了吗?不可能。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开饭店挣了钱,日子过得舒坦起来,我就可以跷跷二郎腿了吗?远着呢。人活着,哪里是为了挣钱?一天不干活,我一天就不痛快。这是为了过得充实——那我老余,为什么还要写字呢?写字,那是我的爱好,是心里真正欢喜的事。后来我把这个爱好又捡起来了。我一拿起笔,笔墨一动,宣纸上划拉出笔画线条来,嘿!我的精神就愉快了……你说,我是不是,每件事,都是在途中?老余见我点头,又说,你再看看这个“途”字。余,在走路。说明我老余,一直是在路上的。这是一种快乐。一路上看看风景,不是很好吗?现在老余一有空,就钻进二楼的书房,在那里练字。他一钻进书房。身上的烟火气就消失了,就有了书卷气,有了沉静气。他习的是王羲之的帖。我问老余,写字跟做菜,有相通么?老余说,异曲同工。做菜要掌握火侯,知道什么时候加料,写字要懂得运笔,熟悉笔墨的性情。这就是境界,这也是人生。对老余来说,做菜的时候,锅铲就是他的毛笔;写字的时候,毛笔就是他的锅铲。做什么不重要,用什么心思去做,才是最重要的。比方说吧,有一回,有熟客要接待朋友,让老余煨好二十个汤瓶鸡,第二天中午送到县城去。老余想来想去,决定不送。不送,不是因为老余耍大牌,也不是嫌路太远,更不是炖不出那么些鸡。真正的原因,是老余知道他的汤瓶鸡,只有在这个山高林密的路边饭店,味道才正宗。他煨汤瓶鸡,要用木炭火,煨上三小时。快了,猛了,出来的味道都不对;煨好送去,肉老了,汤凉了,味道更不对——到时,岂不是要砸他的招牌呢?也只好得罪一下熟客了。老余开店几十年,三教九流的人,都见识过,都打过交道。老余听话听音,三句话一接,就知道对方的身份甚至口味。现在,老余也是偶尔才下厨了。他下厨已不再是为了挣钱。就像他写字,不是为了搞艺术一样。人家说,老余,你的字这么好,可以去参加省展、国展了。老余摇头,说不去。人家王羲之、张旭,有没有参加过省展、国展?肯定没有嘛。人家又说,老余,你的饭店这么有名,怎么不多开几家分店,搞一个连锁。老余也摇头,我只要一个小小的店就够了。继续喝酒,聊天。老余说,做菜跟书法,还有一个相通的地方,就是永远没有第一,也永远没有终点——不过都是“途中”。我盛了一碗鸡汤,慢慢喝了,味道真好。溪鱼、老豆腐、丝瓜、红烧肉,道道菜都好……(选自《人民日报》年8月14日,有删改)◆散文·脉络梳理7.“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的基本特点。本文围绕老余的本事及人们的反应展开描述,请根据提示,补全下面表格的内容。(3分)老余的本事人们的反应做菜(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_______人们为他的绝佳厨艺前来,也为他的有故事而来。书法(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语言品味8.本文语言富有特色,请从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进行赏析。(3分)我选()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题目理解9.本文以“厨师的书法”为题有什么好处?说说你的理解。(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散文?文意精思10.老余给他的店命名为“途中”,店名里有人生。请你结合文章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说说你从中读出的人生道理。(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非文学类文本阅读(10分)关于甲骨文的主题阅读年是甲骨文发现周年,班级决定组织以“触摸甲骨,传承文化”为主题的学习活动。以下是活动组织小组提前在班内张贴的有关甲骨文的材料。商人以其观察力和想象力,将生活中的所见、所感、所为,创造成一个个表意字符,契刻在龟甲和兽骨上。这便是现代汉字的起源甲骨文是已知的中国最早成体系的成熟文字,其中蕴含了汉字的主要造字方法。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总结的汉字构造“六书”在甲骨文中都有体现。甲骨文也奠定了汉字的方块形态和发展的基本框架。从甲骨文发展到金文,字体渐趋划一,行款也趋整饬,字体字距日趋均等。甲骨文是我国商朝晚期使用的占卜记事文字,在出土的15万多片甲骨中,不仅有流星、日食、月食、彩虹、骤风这些自然天象,更多内容涉及三千多年前的王室宗法、占卜制度、社会构成、外交征伐以及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婚丧嫁娶、饮食宴食等日常生活,是研究中华文明史、追溯国家起源、寻绎中国思想渊薮的宝贵史料。甲骨文发现之前,我国古书记载的上古确切年代,只能上推到西周晚期共和元年(公元前年)。公元前多年前的甲骨文,无可辩驳地把有文字记载的中华文明向前推进了近五个世纪。“一字千金!破译一个字奖励10万。”年10月,《光明日报》刊登的一则“关于征集评选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的奖励公告”,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全社会掀起一阵甲骨热潮,学界为之振奋,群众也跃跃欲试。与热闹悬赏形成鲜明反差的是,两年后,首批获奖名单公布,仅有两项分获一二等奖,奖金为10万元和5万元。重赏之下,甲骨文释读成果为何寥寥?一方面,甲骨文字的破译不是从字到字孤立地进行,而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甲骨学各领域研究成果作为基础。另一方面,“冷门”甲骨学曾长期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就在甲骨文破译、甲骨绝学传承发展面临瓶颈之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年召开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强调:“一些学科事关文化传承的问题,如甲骨文等古文字研究,要重视这些学科,确保有人做、有传承。”一个甲骨学全面发展与传承弘扬的新时代,从此起航。大数据、云平台、人工智能,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点亮了甲骨文破译的新希望;跨学科、开放式、协同创新,现代的科学研究方法,助力甲骨学研究再上新台阶;表情包、文字库、共享平台,鲜活的甲骨文化产品,让“深藏闺中”的古老文字走近大众,走向世界。(材料节选自《光明日报》年11月3日,有删改)11.下列表述与材料意思不相符的一项是()(3分)A.甲骨文发现于年,是我国最早成体系的成熟文字,已出土的甲骨有15万多片。B.甲骨文的内容主要涉及商朝的自然天象和日常生活等,具有珍贵的历史和文化价,。C.甲骨文可以说是现代汉字的起源,奠定了汉字的方块形态和发展的基本框架。D.甲骨文字的破译是一项系统工程,甲骨绝学的传承曾长期面临后继乏人的困境。12.小文认为甲骨文不过是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古老文字,过时难懂,没有探究价值,对本次活动参与热情不大。请你从以上材料中提取并概括要点,向小文说明活动意义。(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小慧所在的小组准备在探究成果展示环节分享甲骨文表情包。请你联系材料四,以下面表情中的一个为例,说明小组分享甲骨文表情包的用意,使分享更生动有趣。(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文言文阅读(15分)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逐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与宋比玉*虞龙夜来月色,映空庭如积水,令人至不敢蹈。弟通夕为之不寐俄而鸡鸣钟动怅然久之。书舟中作字苏轼将至曲江,船上滩欹侧①,撑者百指②,篙声石声荦然③。四顾皆涛濑,士无人色,而吾作字不少衰,何也?吾更变亦多矣。置笔而起,终不能一事,孰与且作字乎?①欹侧:倾斜。②百指:一百只手指,即十个人。③荦(luó)然:象声词。14.用“/”给文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2分)弟通夕为之不寐俄而鸡鸣钟动怅然久之。15.根据文意,选出两文标题中“与”“书”最恰当的义项。(2分)(1)与()A.和,跟,同B.给C.参与D.赞许(2)书()A.记录B.文字C.书信D.书籍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6分)(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置笔而起,终不能一事,孰与且作字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结合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的对话。(5分)小文:面对月色,*虞龙“怅然”,苏轼却“(1)________________”,他们的心境不一样。小涵:是的。面对滩险舟危的时候,苏轼和其他人的心境也是不同的。舟中他人是“无人色”,苏轼却“(2)________________”。小文:是什么原因让苏轼能拥有这样的心境呢?小涵:根据学了文后我对苏轼生平、思想的认识,再结合文中苏轼的自答之语,我的理解是这样的:(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古诗阅读(4分)送杜十四之江南[唐]孟浩然荆吴①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淼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①指荆襄和东吴一带。18.第二句中,“(1)__________________”点明眼前事,“(2)__________________”写眼前景。寻常之事与寻常之景联系在一起,产生一种味外之味。(2分)19.画线诗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写作(46分)20.请你根据下面的采访稿,提取相关信息,拟一则字左右的消息。(6分)记者:早上好,请问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