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鱼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岚阳老街 [复制链接]

1#
北京一般治疗白癜风费用多少钱 http://www.txbyjgh.com/m/

老街简史


  岚山头自明洪武年间建村,经数代烟火相继,群落渐成,自东至西,以汇山注海的南北河流为界,分为一、二、三、四村,而老街早有雏形,于人烟稠密处横贯东西、串联诸村。虽村域有别,而街域无分,践足老街,便成“共域”,岚山头民俗文化由此生发光大。


  至清朝中后期,老街已趋繁荣。20世纪二三十年代,作为水陆交通枢纽、南北货物集散地,蜗居丁口超四千,渔行店铺林立,商贾汇聚穿梭,人流日趋稠繁,更成远近闻名的商贸中心,颇有宋代“清明上河图”的具象。


  直至30年代末,日寇自海上入侵岚山头,将渔船焚毁殆尽,加之烧杀抢掠,人们逃荒流离,老街一度衰颓。至年初,滨海抗日根据地将岚山头作为军火、药品、布匹、米黄等军用物资和相关生活用品的主要采购地及转运枢纽,并秘密组建由中共地下党员经营的华成、万兴等商行,老街有所恢复。当时四村的排船高手刘登为华成等商行修建了十条近石(约合吨)的大风船,有力支援了山东抗战。抗战胜利后,又建立万顺商行等地下贸易机构,为解放战争时期山东军区主力部队提供物资支援。


  解放后,老街趁势发展,重复元气,自20世纪50年代中期,迎来持续30余年的鼎盛时期。60年代仅钓钩船即达余艘。20世纪80年代末期以降,渐入萧索。直至拆迁,老街寿终正寝。

老街地理


  街地理得天独厚,拥有山海之利、交通之便。


  她怀抱大海—地处海州湾,自古鱼虾丰肥,是多种鱼虾洄游产卵宝地,盛产梭子蟹、对虾、安康鱼、西施舌、鱿鱼、带鱼、黄花鱼等。南侧临海即是距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中国惟一一块在海边礁石上的石刻作品—“海上碑”。濒临大海,日夜受海风吹拂,观海潮涨落,察鱼帆点点,饱承鱼盐之利,盖一方奇观,是岚山头老街异于其它地方老街的最独特之处。


  她背倚青山—北部群山环抱、苍松翠柏、清风徐来,阿掖山脉巍峨屹立,宏阔浩茫;葱郁滋繁,卉草繁盛;清泉流石,蛙鸣池塘;方田间出,下接鱼梁,尽得山脉灵气滋养。


  她柔携河流—从阿掖山脉形成数条平行河流,自北向南,注入大海。其中两条河流穿老街注海,上有桥梁相通。跨二、三村界河之桥称“幸福桥”,跨三、四村界河之桥称“太平桥”,寓意风调雨顺、太平幸福。

老街古庙传奇


  封建时代,凡人口稠密、商贸繁盛之地,则有丰足财力建庙宇,既供朝拜,又凝文化。岚山头的庙宇便依社会中心地带—老街布局,且呈拱卫之势。


  老街之南端(一村南侧),建有龙王庙,称南庙,供着龙王像。作为渔业地,祭海、敬海,即是祭拜龙王,仪式隆重,极其虔诚,以祈风调雨顺、鱼虾满仓。龙王庙几毁几建、至今犹存,亦沿袭“祭海”“神饭宴”“抢神饭”等传统,因“神饭”代表海神恩赐,祭祀仪式结束,渔民一哄而上“抢神饭”,期得一份好彩头。


  老街之西端(四村西侧)街北,建有关公庙,称西庙,规模丰赡,有前后殿,前殿供着关公像,后殿供着娘娘像(一说观音像),亦为学堂,俗称“上洋学”。庙内有口大钟,暮鼓晨钟,人们听钟卧兴。四十年代末拆毁,了无痕迹,知者甚少。


  老街之北端(二、三村交界沟东),建有土地庙,即是城隍庙,称北庙,供着土地神像,俗称土地爷爷,觐拜之外,亦为学堂。解放前后拆毁。


  最富传奇者,当属老街之东端,曾经波澜壮阔的落叶寺,也称东庙,规模极其宏富,绵延数百米,北至山麓,南至海畔(彼时潮水侵岸高于今日)。据传曾住着多和尚,个个武功高强,名为和尚,实为海匪,劫持勒索海州湾一代通行船只,称雄一方。因彼时居民无力承建此等规模之庙,东庙当是劫掠财富所建。老街正北端,三村原塑料厂东侧,有座泉林寺,历史更久,建于唐朝,住着本分僧人,和睦居民,却被东庙和尚所驱,并拆毁泉林寺,补建东庙。据传明朝李月娥去京寻夫(其夫中了状元在京做官),路途曾借宿东庙。东庙南门外有口深水井,俗称东井,乃驻庙和尚吃水井,井台两条大片石,因年久踩出很深的凹印,后来反置。据三村老者刘明坤讲,三国时期孙权自水路北上进攻袁绍,水军曾在东井上水。若此说有据,足见东井历史之长,远超明代!明朝州府因东庙僧匪扰乱,派兵攻打,不料僧众善战,府兵无功而返。因而惊动朝廷,派京兵前驱,方平息此患。东庙亦颓毁,唯东井留存。因饮用水源奇缺,井水虽咸涩却如甘霖,成为岚山头人主要取水源泉,解放后依然正常使用,惠泽居民数百年。

老街建筑


  老街的寺庙、牌坊、楼宇等古建筑,或毁于战火,或人为拆毁,很少传至后世(南庙龙王庙硕果仅存)。20世纪上半叶,得益于商贸发达,几家大户临街开渔行、货行、客栈,建了南北风格杂糅的大院,青砖黛瓦,飞檐翘角,煞是宏阔宽大,比如三村郭家、徐家大院,四村苏家东楼等。郭家因开设钱庄,实力雄厚,其大院首屈一指,还建有防倭寇的炮楼。解放前后政府征用临街大屋,成为国营商家,比如杂货店—老万祥,即是徐家前屋;综合商品服务部—大门市部,即是郭家外屋;经营五金产品的服务部—碗店,似是苏家临街大屋。其余沿街店铺,多为寻常建筑,风格不甚鲜明。另一沿街公共建筑,位于太平桥左前侧,是面粉加工点—小钢磨,属条形筒式建筑。老街西端建了一座大影壁、西北端建了一处巨石搭成的“西直门”,在“破四旧”时被当成封建迷信砸掉。


  老街的标志性建筑,是仿汉白玉大拱门,南北两端立柱高坚,上侧拱券突兀,既宽大庄重,又简捷灵巧。既具牌坊功能,又有凯旋气派。上撰大字标语。乃60年代初期三村所建。每逢节假,拱门张灯结彩、盛装豪华,很是威风、热闹。


  老街商贾老街以商贾起源,因商业发达,渔行丛集,店铺林立,客商蚁聚。


  货物集散中心。20世纪二三十年代繁盛期,岚山头仅大黄花船便有86艘,其他钓钩船、风帆船逾千只。老街渔行成为鱼货集散地,附近县市、省份客商纷至沓来,川流不息。桅高杆坚、帆硕缰粗的五桅大风船主跑运输,南下北上,运送货物,最大风船可载一百吨货物,除了鱼货,还运北方特产如大白菜、花生油等,输至江浙、上海、福建等南方,称“下南洋”。返程则运回丝绸、茶叶等南方特产。货物大都在老街集散。


  商品售卖中心。解放后,20世纪五六十年代老街再兴高潮,虽然传统渔行寿终正寝,为国营水产站取代,但各类商品更加丰富,交易种类、频次、规模大幅上升。老万祥、大门市部、碗店之日用品,虽非琳琅,却也赶潮,尤其新兴工业产品,有的须用供应票购买。


  日用消费中心。人们日常生活所需,柴米油盐酱醋茶,菜蔬果粮,针头线脑,老街应有尽有。林立的店铺、连绵的小摊,丰足齐全。叫卖声此起彼伏:“来来来,走过的、路过的,瞧一瞧,看一看,别错过!”砍价音不绝于耳:“论成色,还欠点,再便宜2分钱,多买点。”最令人忍俊不禁者,是老卖家还价:“八的八,二八一毛八,看面子,退2分,还剩一毛六!”于是成交!皆大欢喜!

老街文化


  长期凝成的老街文化,乃岚山头地域文化之结晶。


  和谐商贾文化。老街上虽店铺蚁聚,人头攒动,但秩序井然,绝少欺诈,大家自觉遵循买卖规则。偶有纠纷,自有中介人负责“说和”,解纷止纠,成效甚高。鲜见撸袖挥拳者,更无什么保安、警察。为帮家庭减轻经济负担,周末、暑假,多有孩童去近海捞鱼摸虾,将海触子(学名海葵)略作加工,配点菠菜,提至老街一侧,摆上小隔板,5分钱一小碗,立刻有大人来捧场:“来一碗。”老街中段、拱门北侧,有一狗肉店,每当开店营业时,熟狗肉香气馥郁。明知无钱购买,孩童仍成群结队跑至店前“餐香”—每每双目圆瞪,紧盯散着袅袅香雾的狗肉,拼力呼吸,小肚子一凸一凹,最大限度吸进狗肉香气,虽非垂涎三尺,却也“香”饱口福!


  邻里安乐文化。人们以老街为纽带,守望相助,和乐相处。闲暇时,三五成群,聚在老街,或下棋、或拉呱、或玩笑,悠闲自得。夜幕降临,老街收束喧闹,人们纷至老街遛达,尤其夏季,早早挟着凉席、摇着蒲扇,占地纳凉,说书逗笑,惬意舒畅,甚至睡到天亮,也安然无扰。孩童最喜爱的是1分钱一本的小人书地摊。有人出钱读时,便有囊中空空的孩童们聚在旁边蹭读。每每正入迷时,被寻来的父母扭着耳朵,训斥回家!


  年节欢庆文化。年关大集,老街周边的官草汪、佛手湾、田水河、安东卫、王家庄子等村乡邻们从四面八方涌来置购年货,遍街鼎沸。各色用品,星罗棋布。推着人力车卖大白菜的,扛着“摇钱树”给渔船“过年”的,圈起围栏卖鲜丽年画的,架起气枪瞄打气球的……在没有电视电影等现代媒介的时代,老街成为节假日特别是过年欢庆中心,传统节目比如跑旱船、舞狮子、踩高跷、追海蚌、唱老戏、演武艺等,多在老街演出,千人空巷,观者如山。特别是旱船娘子、海蚌娘子,多为漂亮年轻女性扮演,加之描红涂绿、衣着鲜丽,成为争睹焦点,啧啧称叹。演出延续整个正月,成为乡邻们文化生活的重要载体。(王保平王均奇整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